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王柯翔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去逛街了,他们更像是“探索者”。他们要是买日常用品,就到楼下的超市,或是在网上下单。但是,他们会为了新奇的体验专程出来探索,然后拍照发朋友圈,这对商家来说就是免费的营销。
DNA咖啡的“花语杯”
图片来源:DNACafé&More
怎样才能吸引年轻人来“探索消费”呢?王柯翔把年轻人“探索消费”分为4个场景:消费前是好奇、看见后是惊喜、消费中是高潮、消费后有回味。好奇就会寻找,惊喜就会拍照,高潮就会给好评,回味就会推荐——不,用年轻人的话讲,这叫“种草”。一个消费者发自肺腑的赞美,能够在更多消费者心中种下疯狂生长的购买欲的草种。
东亚的年轻人更习惯这种“探索消费”。“网红店”流行的原因正在于此。面包界的新晋网红是脏脏包,脏脏包就是在牛角包的酥皮上浇一层巧克力,再撒上巧克力粉,看起来脏兮兮,吃完手上脸上也脏兮兮。2018年还流行一种椰子灰冰激凌,其实就是椰子口味的冰激凌,只不过把奶油做成了灰色的,被商家标榜为冰激凌界的“脏脏包”。粉丝效应、排队消费在年轻人中盛行。比如,时兴的奶茶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队,这在欧美地区很少能见到。王柯翔说,这是因为欧美地区的生活方式已趋稳定,消费者缺乏新奇感,而东亚经济刚刚兴起,年轻人对新奇的事物格外缺乏抵抗力。
王柯翔2005年从英国林肯大学城市设计专业硕士毕业,2007年回国,2015年在上海老码头开了第一家DNACafé。DNACafé其实不只是一家咖啡店,他们卖的不只是咖啡,更是“新奇场景”。DNACafé的准确名字是DNACafé&More,之所以要加一个More,就是因为他们希望做成一个开放的舞台。咖啡店是帮助消费者记住DNACafé&More的一个“记忆点”,到这里之后,他们就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这里有卖花的、有放电影的,还有做烧烤的。DNACafé致力于打造一个小小的创业生态系统。他们利用自己做场景的优势帮助每一个加盟的创业者,每一个加盟的创业者也要想办法给整个生态系统贡献流量。这是一个快速演化的小生态系统,王柯翔对每个加盟伙伴的要求是,在6个月内必须看到人气和利润的大幅上升。
王柯翔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帮助内容创新者找到消费者。这么多年轻人想创业,事实上,找到内容创新者并不难,难在找到消费者。好消息是,现在的大企业也懂得跟着年轻人走了,它们做线下营销时不再只是包五星级酒店的场地,DNACafé这种年轻化的创意场景更能吸引人。王柯翔说,一开始是一些创新企业到他们的店里做活动,后来,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比如雷克萨斯、联想和三星也来了。万代游戏过去不屑于做线下推广,如今也在和DNACafé合作。他们还曾和皇家加勒比合作过,这家游轮公司把整个咖啡店都布置成了游轮主题。
场景并不仅仅局限于咖啡店里。咖啡店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场景的想象力是无限的。DNACafé还送咖啡,比如,他们给复星集团送咖啡。
我问王柯翔:“星巴克也送咖啡啊。还有一家新兴的创业企业,投入巨资跟星巴克竞争,设计了一个很像洗手液品牌的Logo,起了个很像房地产公司的名字,叫瑞幸。瑞幸也主打咖啡外卖。你为什么要跟它们竞争呢?”
王柯翔说:“我们卖的其实不只是咖啡。我们会准备一份很漂亮的下午茶套餐,有咖啡、牛角包、甜品,还有鲜花。如果每个人都只端着一杯咖啡,那就是正襟危坐开会的严肃氛围,那是传统的企业管理风格。如今,公司里女性员工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层里女性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你想想,如果一群女性走进会场,看到这样高颜值的下午茶,一个个发出赞叹,你要是公司的高管,还能再像往常那样绷着脸吗?我们其实是用高颜值的下午茶帮助企业‘微团建’。我们用美好的东西软化了管理界面。”
王柯翔说,过去的管理者像是小学老师,学生听你的话是因为你能训斥他们,现在的管理者像是幼儿园老师,孩子们喜欢你是因为你能带他们一起玩儿。
在一个越来越平等的社会里,颜值的话语权将超过权威。一杯衬着鲜花的咖啡,就足以融化等级制度的冰山。
颜值革命
中国的城市正在爆发一场“颜值革命”。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看来,这是必然要发生的。周榕有一个非常大胆的预测。他说:城市正在从碳基城市转变为硅基城市。碳基空间是跟人类的身体息息相关的实体物理空间,硅基空间则是互联网世界。硅基空间具有虚拟、运算、共享的优势。最初互联网依托城市发展,互联网崛起之后,会让城市出现巨大的转变。周榕说:“硅基文明开始崛起的时代,互联网就是新的城市,而城市就是曾经的乡村,再恋恋不舍,也必须勇敢地踏入硅基空间。因为,它就在那里。”
互联网会怎样改变城市呢?
有一些人预言,未来将会出现智慧城市。互联网会将城市织进一个密不透风的信息网络。你到酒店入住不需要刷身份证,直接刷脸就行。所有的车辆都将实现自动驾驶,并被纳入共享出行平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摄像头,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收集空气质量、噪声水平、人流车流等信息,城市的管理将完全基于数字化、智能化。
遗憾的是,类似这样的雄心勃勃的智慧城市项目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反而引起了人们对数据管理和隐私问题的担忧。大数据并不是时刻盯着你的“老大哥”,互联网只是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在更多的时候会充当一个助推器,让各种人群的自发活动成为可能。互联网会颠覆传统的城市空间概念,引发各种小而美的创新活动。
比如,原本在城市黄金地段的步行街和商业中心开始衰落。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虽然地处最核心的地段,但每天的顾客都稀稀落落。在其他的城市也能看到同样的场景。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湘潭、株洲步行街都已陷入困境。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王自健曾在他的节目里发问,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一条本地人不去的步行街,本地人都去哪里啦?他自己回答说,本地人都在另外一座城市的步行街上。
这是因为受到网上购物的冲击吗?并非如此。线上的流量已经变得越来越昂贵,未来的流量是在线下,城市的核心流量应该就在购物中心和沿街店铺。购物中心能够接纳各种各样的顾客,对顾客的消费水平和客户画像有更精准的把握,理应成为各种面向消费者的企业争夺的流量入口。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展销活动放在购物中心的大堂。街道是人们每天都要路过的,沿街店铺更能获得人们的注意力,因此具有更大的投资价值。但是,为什么很多城市街区,甚至是城市中心地带不如以前热闹了呢?
这是因为它们没有颜值。没有颜值的原因不是它们的建筑不够宏伟、设施不够先进,而是它们太过于生硬和冰冷,没有那种夺人心魄的魅力。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装修得极为高档的购物中心逛了半天,走累了,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地方;在宽阔的大马路上行走,两边全是巍峨气派的地标性建筑,口渴了,却不知道到哪里能找个小店买一瓶矿泉水。城市中心地区的很多菜市场不知不觉都被拆掉了。你早起时有没有遇见过比你起得更早、天不亮就坐车到城外买新鲜蔬菜的老头儿老太太?
颜值主要看气质,而这种气质来源于内心里对生活的热爱。过去,城市的空间都遵循着一种刻板的等级秩序,在这种等级秩序中,你很难找到让你怦然心动的美好事物。城市原本有着严格的空间秩序,中心区是中心区,外围区是外围区。沿街是旺地,内街小巷是死角。“位置、位置、位置”一直被称为房地产的“金律”。互联网出现之后,这种传统的空间秩序一下子被打乱。在中心区装修豪华的沿街铺面可能无人问津,犄角旮旯的内街小巷里也可能冒出一个生意爆棚的小店。过去在郊区几近荒弃的别墅,现在也突然多了很多生活气息。这些别墅摇身一变,成了民宿、美容院、小茶馆、培训班、艺术工作室。
这些新兴的偏僻小店是怎样吸引顾客的呢?人们是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晒出来的店面照片,或是在大众点评网上搜索到这些店的。人们可以用滴滴打车,或是坐地铁、骑共享单车摸进小巷。找不到方向?那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GPS定位的地图导航。
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每一家店都有成为网红的同等的机会。再回到我们在第一章里讲到的小趋势。如今,小众才是主流。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审美观,你不能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你可以遵循一条清晰的主线去寻找:越是在自下而上的力量得到尊重、得到赋能的地方,对颜值的追求就越强烈,美好的东西就越容易受到追捧,就越容易在混乱中涌现出秩序。
那么,沿着这条主线去寻找,什么样的城市更容易在这场颜值革命中获益?一个城市里的哪些区域更容易在这场“颜值革命”中获益?
高和资本的董事长苏鑫专门致力于城市更新。在他看来,上海的机会比北京更多。从城市体验和宜居性来看,上海本来就优于北京。他打开自己手机上的百度地图给我看,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密密麻麻地分布有100多个“点”,这都是他和客户或者同事相约谈事的地方,而在北京这样的选择很少,以星巴克、咖世家为主的连锁咖啡店太吵,不适宜交谈,个性化、较安静的咖啡馆又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落脚”。上海的街道更加狭窄,走在街道一边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面的商铺。因此,上海的商铺是能够服务于街道双向的行人的。北京呢?过一条主马路比登山还难。有家奶茶店叫“一点点”,在上海、杭州等地非常火爆,在上海开了300家分店,但在北京就是做不起来,只开了5家分店,原因可能就是和北京沿街商铺不发达有关。
一个城市中的老城、旧城和城中村可能更容易在这场“颜值革命”中获益。互联网会减少它们在硬件上的劣势,通过技术为这些生活气息更加浓郁的地方赋能。这些地方就像菜市场一样,看起来混乱,其实更有秩序。这种秩序不是城市规划师规划出来的,而是普通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我来告诉你几个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的美。何志森带着我们去看一个居民小区边上的街心花园。那个街心花园真小啊,连个跳广场舞的地方都没有。这个街心花园的常客是一群坐在轮椅上的老年人,他们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就坐在那里看来来往往的行人。何志森的学生在花园里的榕树上挂了很多彩带。这些普普通通、五颜六色的彩带随风起舞,上下飘动,老人们出神地望着这些彩带。几根彩带,就能给寂寞的老年生活增添一丝亮色。
有一次,我在北京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跟我聊天,先是抱怨外地人不好,“该回哪儿回哪儿去啊,全走了北京就清静了”。停了一会儿,他又接着抱怨:“最近菜市场也不知道都搬哪儿去了,我都得开车到城外买菜。”北京没有菜市场了吗?有。我一直跑到五环以外,在北京东南角的亦庄找到了一个不大的菜市场。菜市场的地面用水泥铺就,高低不平,有些地方还铺着碎石子,每个摊位上都搭着红色的顶棚。市场虽小,货品却十分丰富,卖菜的、卖肉的、卖日常用品的。来买东西的大多是老人家。一个卖下水道疏通剂的摊主绘声绘色地给前来围观的老人讲解产品的优点和用法,卖电动剃须刀的摊主则热情地给一个老人刮了胡子,并且询问他的使用感受。隔着一条马路就是一家超市,但超市里就萧条很多。在超市买东西也不方便,不管你是买一把鸡毛菜还是买几根葱,都得和买了一堆日用品的人一起在结账处排队等候。这个超市存在的最大价值是,菜市场里的商贩和顾客一旦有急,都来超市一楼的厕所方便。一个简陋的菜市场,就能给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那么,我们会看到这种自下而上的力量找到适宜成长的土壤吗?我是比较乐观的。
如果还是过去的城市化思路,我们是乐观不起来的。很多城市主政者、城市规划者都不喜欢老城、旧城和城中村,因为这些地方看起来混乱无序。他们喜欢把城中村一拆了之,用崭新的高楼替换原有的社区。这种改造模式割裂了居民和原来的生活空间的联系。熟人社会被摧毁之后,甚至会出现人性的倒退。比如,有的农民搬到回迁楼之后找不到地方烧纸钱,就在马路上烧,还有个别农民拿到拆迁款不知道怎么花,赌博输光了就骑摩托车去抢劫。
但是,城市主政者和规划者的理念也在慢慢地改变。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城市规划者大多偏爱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建筑,但他们也慢慢地学会了在城市里建湿地公园,并逐渐意识到,看似平淡无奇、原始风貌的湿地,其实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可以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水源,净化水质,调整二氧化碳的比例,改善周边的气候环境。这种观念的转变给了我们一点儿信心。我们希望,城市主政者和规划者很快也能意识到:一个城市中的老城、旧城和城中村蕴含着一种持续演进、自我繁殖、自我更新的能量,它们也是保护城市发展的“湿地”。
在广州的时候,我们去了天河区珠江新城的猎德花园。这里原来是猎德村,拆迁后变为占地8000平方米的猎德花园小区。原来村里的宗祠也在小区西侧被重建,有李氏宗祠、梁氏宗祠、麦氏宗祠。虽然重建的宗祠很新,门前的场地很开阔,但没有任何板凳之类的可以供人们坐着休息或者聚在一起聊天的地方。这个小区的绿化做得很好,每几栋楼封闭在一起管理,到处都是绿化带和铁栅栏。北侧出来不远处有一个街心花园,应该是设计给小区居民散步或跳广场舞用的,但它离居住区太远了,如果老人腿脚不便,可能很难走到这边来。
距离猎德花园不远,还有一个叫作南雅苑的小区。这是个典型的还没有拆迁的城中村。楼房看起来有点老,树木长得很高大。小区里随处可见长椅,买菜回来的一对老人拉着手坐在一起歇脚。居民楼的一层开着各种小店,有送水站、牙科诊所、理发店、服装店、会计培训班等。小区里有一家手工皮包制作店,墙上挂着各种各样的工具,两个妙龄女子正在店里学习制作皮包。还有一个摆满了书架的美容店,名字非常新潮,叫“时光交易所”。在一个拐角处,开了一家咖啡店,原木色调装修,一个看起来有点像张国荣的男孩坐在露天的阳台上,守着一杯咖啡发呆。
人为拆迁的新城就像被移植的大树,自我更新的老城才是生生不息的森林。移植的大树会被台风刮倒,扎根乡土的大树则枝繁叶茂。无数个像南雅苑一样的社区,没有受到关注,也没有受到干扰,春日葳蕤,秋季皎洁,它们一直在静静地生长。
永远不要低估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作者蓝池白云的经典小说战神之都市主宰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战神之都市主宰林啸天出身豪门大家,但是家族却遭到背叛,从而家道中落,数年后,一代战神林啸天王者归来,吊打各路不服,书写都市传奇。...
...
她重活一生,明医道,兴农田,育萌宝,风华绝代!她权倾天下,讨公道,斗极品,虐桃花,赚钱养家!...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橘子笑的经典小说嫡女宠妃倾天下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郁诗上辈子爱了一个渣男,掏心掏肺最后却换了个满门抄斩的结局。重活一世,郁雪想通了。破皇后,谁爱做谁做!破渣,谁爱要谁要!然后,她转头就看到了传闻中奇丑无比吓死了两位未婚妻的战神乾王。丑怎么了?再美能美得过她吗?她负责美,而他只需要负责爱她只爱她!...
关昕林月儿作者原来是我作品状态连载中我是个被人看不起的穷人,直到有一天,亲生父亲找到了我,他是华人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