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八章 静心(第1页)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理性和感性的斗争,这种状态就叫作“心兵”。普通人心中可能随时都在打内战,如果妄念不生,心兵永息,自然天下太平,这就是王阳明所推崇的“不动心”的境界。

不动心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

王阳明认为,一个有抱负、有修养的人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己。面对外来的各种毁誉荣辱,不但不让它们触动、影响自己内心的安定,而且要将它们作为磨炼自己品性、提升自身素质的工具。王阳明正是因为达到了不动心的境界,才能在毁誉参半的生活中活出自我的精彩。

王阳明在正德十一年(1516年)七月,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他的同僚王思舆对季本说道:“王阳明此行,必定会建立极大的事功。”季本好奇地问:“你是凭借什么如此说呢?”王思舆感叹道:“我用各种言语试探,根本无法触动他啊。”事实果然证明了王思舆的判断是正确的。

面对人生中诸多的毁誉荣辱,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要以一种坦然自若的心态去对待,并借此来修炼自己的心灵,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以获得悠游自在的人生。

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原本就是不动的。心不动,即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亦能恬静自如。生活的智者总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寄寓灵魂。尽管忙碌中身体劳累,却因为时时有着一颗清静、洒脱而无所求的心,便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快乐。

苏轼是古代名士,既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又兼容了儒、释、道三家关于生命哲理的阐释,但即便这样,他也不能真正领悟到心定的境界。

苏轼被贬谪到江北瓜洲时,和金山寺的和尚佛印相交甚多,常常在一起参禅礼佛,谈经论道,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一天,苏轼做了一首五言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再三吟诵,觉得其中含义深刻,颇得禅家智慧之大成。苏轼觉得佛印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加赞赏,于是很想立刻把这首诗交给佛印,但苦于公务缠身,只好派了一个小书童将诗稿送过江去请佛印品鉴。

书童说明来意之后将诗稿交给了佛印禅师,佛印看过之后,微微一笑,提笔在原稿的背面写了几个字,然后让书童带回。

苏轼满心欢喜地打开了信封,看完后先惊后怒。原来佛印只在宣纸背面写了两个字:“狗屁!”苏轼既生气又不解,坐立不安,索性搁下手中的事情,吩咐书童备船再次过江。

哪知苏轼的船刚刚靠岸,就看见佛印禅师已经等候在岸边。苏轼怒不可遏地对佛印说:“和尚,你我相交甚好,为何要这般侮辱我呢?”

佛印笑吟吟地说:“此话怎讲?我怎么会侮辱居士呢?”

苏轼将诗稿拿出来,指着背面的“狗屁”二字给佛印看,并质问原因。

佛印接过来,指着苏轼的诗问道:“居士不是自称‘八风吹不动’吗?那怎么一个‘屁’就过江来了呢?”

苏轼顿时明白了佛印的意思,满脸羞愧。

身在俗世操劳一生,却能心安、身安,着实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持一颗清静的心,带着激情去生活,不生是非分别,不起憎爱怨亲,就能够安稳如山,自在如风。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王阳明认为,大凡终日烦恼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遇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良知被蒙蔽,因而对生活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而已。要想恢复自己的良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就要磨炼自己,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轻起怒心、喜心、恶心、私心,不使心有一丝一毫的偏倚,保持心体的中正平和,自然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

静坐养心

孟源问:“静坐中思虑纷杂,不能强禁绝。”

先生曰:“纷杂思虑,亦强禁绝不得;只就思虑萌动处省察克制,到天理精明后,有个物各付物的意思,自然精专无纷杂之念;《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也。”

弟子孟源曾问王阳明:“我在静坐时,总是思绪纷乱,心里一刻也不得安静,我试过许多办法都不见成效,该怎么办呢?”

王阳明回答说:“将头脑中那些纷乱复杂的念头强行抹去,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寻找到这些纷乱复杂念头的根源,观察它、改善它,在自己的内心中进行深刻反省,才能消除内心的那些纷杂思虑,你自然就会安静下来,这其实就是《大学》里所说的‘知止而后定’的意思。”

静坐是指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主要是为了让人变得安静,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然后进入忘我之境。静坐可以让一个人的身体保持内外的平衡,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一个人若能在嘈杂中感悟宁静,也就达到了人生快乐的极高境界。

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不安。对此,许多大师如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等都建议人们静坐。王阳明也极为推崇静坐养心,因而他才会建议弟子们“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闭目养神,渐渐地,外在的喧嚣和热闹都消失了,随即便会发现心灵内在更为美好的境界。也就是说,通过练习静坐,可以感悟人生,认识自我,医治心灵的创伤,并可促使注意力集中,开发潜在的智慧。

“独坐禅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炷,看达摩面壁图。垂帘少顷,不觉心静神清,气柔息定,蒙蒙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达摩与之乘槎而见麻姑也。”这是《小窗幽记》给人们阐述的一个幽静、美妙的意境:独自坐在禅房中,清静无事,煮一壶茶,燃一炷香,欣赏达摩面壁图。将眼睛闭上一会儿,不知不觉中,心变得十分平静,神智也十分清醒,气息柔和而稳定。这种感觉,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混沌境界,就像拜见达摩祖师,和他一同乘着木筏渡水,见到了麻姑一般。

人在心静下来的时候,往往能够观照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好像波浪迭起的时候,我们无法看清水底的情况,只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才能看到清澈的水底一样。所以,静坐是人们放下心外一切的有效方法。

“静虑息欲致良知”,这是王阳明讲知行合一时提出的。意思是说,当你感到万分疲惫的时候,只需静坐下来,闭上眼睛,打开心眼去看内心存在的那个世界,疲劳就会渐渐消退,祥和空灵的境界也会随之而来。

想要达到心灵的宁静已实属不易,如果还要在宁静的境界里感悟人生的奔腾则是难上加难。因为外界的嘈杂难敌内心的安宁,但是环境的安宁却不容易让人兴奋,当人们被静谧吞没的时候,是兴奋不起来的,因此在宁静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活力四射就显得很难得。

人当心如止水,但是止水并不是死水,所谓静止只是相对的状态,人生往往是宁静中暗藏着波涛汹涌,那些最平淡的事情里面往往酝酿着最为激烈的革命。一个人如能做到在宁静中感悟奔腾,便可到达心灵的至高境界。

虽然听见看见,但心不随着声色去

又问:“用功收心时,有声、色在前,如常闻见,恐不是专一。”

曰:“如何欲不闻见?除是槁木死灰,耳聋目盲则可,只是虽闻见而不流去便是。”

弟子九川问道:“专心用功的时候,声、色在眼前出现,如果还像往常那样去看去听,恐怕就不能专一了。”

王阳明回答说:“怎么能不想去听不想去看呢?除非是槁木死灰的人或者耳聋眼瞎的人。只是虽然听见或看见了,心却不跟着它们走就是了。”

热门小说推荐
极品全能医仙杨天磊

极品全能医仙杨天磊

极品全能医仙杨天磊作者杨天磊极品全能医仙杨天磊txt下载天道殊途,神医圣手,一个无为少年杨天磊偶得奇遇,成为盖世神医,本该悬壶济世,却卷入一场无尽风波...

无上血脉

无上血脉

苍穹大陆!血脉至上!血脉空间!血脉无限!晶遁血脉尸骨血脉写轮眼血脉圣斗士赛亚人等等还有最高级的盘古血脉。秦阳,意外之下成为血脉空间的主人,他将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呢?血脉等级一至九品圣品神品天神品超神品至高神品。战士等级一至九级战天战灵战宗战王战皇战尊战圣战帝战神上古战神远古战神太古战神混沌战神鸿蒙战神创世战神群号155754397欢迎大家加入!穿越纯属虚构,请大家勿试小说关键字无上血脉...

异界全系天才

异界全系天才

天地之枷锁,命运之轨迹,不过过眼云烟,可笑的谎言。我从不信命,只信自己。运已不在,我独自前行,登临那九天仙境。这条路上,是杀戮与暴戾,那么我便以杀止杀,以暴制暴,只为兑现昔日的诺言。我之名或遗臭万年,但那也随他吧!我接受放逐系统已激活!启动天赋改造熔炉...

我的超能力女儿们

我的超能力女儿们

本书名正确读法我的超能力,女儿们。想要拯救世界却毁灭了世界的陈奇,回到了十年前灵气刚刚复苏的时候。陈奇面对全世界只要你们叫我一声爸爸,我就能在十年之后拯救世界。...

穿书女配成团宠九火火

穿书女配成团宠九火火

顾乐儿掉入海中被救起来意外发现自己竟然穿书了,还穿成一个作死女配。望着面前让人闻风丧胆的男主,顾乐儿痛定思痛美色虽可贵,生命价更高!她当众高调宣布我不喜欢苏白了,亦不会再纠缠他。本以为一别两宽各自安好,可是剧情画风却突变。某日午夜,男人一脸落寞抽着烟,你可知道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顾乐儿喝着酒,你装什么装?我还不知道你的尿性?嗨起来!男人起身压向她,好啊。后来外界传言苏爷的媳妇又野又狗,苏爷也被她带偏了,没有节操还不要脸!...

赌石鉴宝王

赌石鉴宝王

第一人称的都市赌石题材小说,超术异能的发展情节,当今时代最缺什么?最缺钱,赌石是拥有财富的最佳捷径,年轻人还缺什么?是爱情,爱一个人的深情专情,让追求爱情的人耳目一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