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罗辑思维荐书集锦(套装共24册)(.shg.tw)”!
第一章重新理解战略
战略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决定命运走向的关键问题,但我们都知道,找到一个真正好的战略往往是很难的。尤其在今天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技术更新迭代的周期加快,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资本环境也瞬息万变……战略规划的难度被大幅提升了。
概念先行还是问题驱动
为了找到正确的战略,第一个问题需要弄清楚我们的战略应该从哪里出发:到底应该是概念先行,还是问题驱动?
什么是“概念先行”?互联网这个行业发展很快,几乎每年都出现新的概念、新的名词,让人眼花缭乱,比如新零售、消费升级、共享经济、知识付费等。大家很容易把这些新概念当作必然发生、必然正确、必然有价值的趋势,甚至想当然地将这种趋势当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去追求,还有些人会为了追赶这些新概念而去创业。
我就见过一家卖饮料的公司,居然说自己的战略是“引领消费升级的趋势”。虽然消费升级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当下的一个大方向,但是作为一家公司,把自己的战略定位为“消费升级”可能就会有问题。比如卖饮料,也许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解决用户的需求,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差异化产品,能带给用户怎样独特的体验。
我们再看星巴克是怎么做的。2016年我去了一次西雅图,在那里见到了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先生。在同他的交流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星巴克本身是一个传统的连锁餐饮服务企业,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是,当你走进星巴克,也许你从来没有把它当成一家卖咖啡的商店,无论处在其空间中还是体验其产品,你得到的是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在这里,你可以休闲啜饮,也可以商务会谈,就像人们常说的“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在中国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星巴克顺势开了两家规模极大、内容极丰富的咖啡烘焙工坊,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就是区别于对手的差异化体现。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概念先行,其实这是蛮讨巧的一种做法。人们总是觉得复杂的思考过程和逻辑太费劲儿,最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如果这个结论是新鲜的概念或是名人说的,就太好了,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创新、一个新的机会和一个值得追随的趋势。所以我们总是乐于创造和跟随新概念,但我认为很多新概念可能本身只是一种设想、一个愿望,远远不是一个确定的趋势。如果自己接受了表面的新概念而放弃了真正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忽悠了自己,甚至无意中已经开始用这个概念去忽悠资本、忽悠用户,并乐在其中,沉醉在率先获得新知的光环中。这种概念先行的创业,很容易让创业者在关键问题上面临困境,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新概念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如果说“概念先行”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什么是“问题驱动”呢?以易到为例,我们当初的出发点是真正从解决问题本身出发的。当初我想要做易到,也没有说要去追赶移动互联网或者是O2O的浪潮。我的初衷就是要解决问题。我关注到身边的问题,比如说出差打不到车,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技术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模糊地感觉到可能基于“智能手机+3G网络”能够提供一个在云端的虚拟车队的可能性(易到在工商局注册的公司名字就叫“东方车云”)。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解决真实存在的需求,这样的出发点可以帮助创业者明确创业中的关键问题。除此之外,用问题驱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对这个问题会有真实的关切和体验。当你真心实意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它就会成为你创业中内心一股长久持续的动力,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不忘初心。如果你的出发点只是要抓住机会,以新的概念为出发点,而没有真正的初心,就会很容易放弃,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投机”。
所以,我认为你在思考启动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好是问题驱动,而不是概念先行。现在我作为一个投资人,特别关注的就是创业者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创业者内在的驱动力是什么。如果他说我这个项目是VR(虚拟现实技术)、AI(人工智能),只有一个概念,那他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很模糊的,我可能就会认为他容易陷入概念的陷阱里。
甄别需求的真伪
既然创业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解决需求,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去甄别需求,即这个需求是一个真需求还是个伪需求?
很多时候,创业者容易有执念,觉得自己想到一个主意,就会有相应的需求。但这个需求可能只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需求,甚至都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需求。这样的创业项目比比皆是。
我有个朋友说自己要创业,想做一个搭载在互联网上的祭祀园。他说爷爷走后一直心怀思念,可又不知道去哪里纪念,所以产生了这个想法。我很尊重他的想法,但直观感觉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需求,于是我建议他试试其他项目。最后他没做祭祀园,选择了一件在市场上有着更大需求的事情并坚持做了下去,现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判断一个需求是不是真需求、是不是高价值需求很重要。对此,我也总结了三个标准,即强烈、普遍和频繁。
第一个标准是强烈,就是用户愿不愿意为这个需求付费,愿意付多少钱。不愿意付费,说明用户对这个需求的强烈指数较低;反之,如果愿意付费,说明用户对这个需求的强烈指数比较高。
第二个标准是普遍,就是有足够多的人存在这方面的需求。
易到当时在强烈标准上没有问题,因为用户愿意付费,但在“普遍”这个标准上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给产品的定位和战略都是针对商务人士,而不是面向全网人群。事实上,一个互联网产品与传统服务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可以打破层级、跨越地域限制地去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这是互联网的本质价值。
现在很多新出现的服务业态都存在这个问题。创业者往往把用户描述得很清晰,但发现获客极其困难,成本也很高,有时候花几百元甚至几千元都得不到一个顾客,最后还给自己下了个结论:“我的产品特别好,用户群也很精准,现在只需要解决营销问题,就能把客户找出来。”
那个时候易到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定位的人群是一部分人,尤其是商务人士。记得当时与一个知名投资人见面,我把易到能做的事情告诉他,他还有点不屑。我说你肯定会用到易到的。结果他很快打电话说司机春节回家了,去机场没有人接送,问我这段时间可不可以用易到。我说易到全年无休提供服务。
我认为有这样需求的人很多,所以也很自信,就在营销上全方位推广。可我想不通为什么获客还是很困难。现在想来不是营销的问题,而是战略的问题。虽然用户是存在的,但就像海里捞沙一样,很难捞到精准的用户。
如果你在创业的时候像当时的我们,把很多问题归结为营销问题,就要格外小心。实际上很可能是你在战略上出了问题,你的产品需求和定位就不应该那样设计。如果你需要用钓鱼的方式一个一个地“捞”用户,那说明这件事情本身就错了,你应该是用大网去捕鱼,而不是用鱼竿去钓鱼。
第三个标准是频繁,需求本身应该是一个高频需求。如果你找到一个大众的、强烈的、频繁的需求,这个生意将会非常梦幻。当然,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的生意不容易找到,但若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一定会产生另外一个副作用,即这个生意必然会是超级红海,你必须要面对非常激烈的竞争。
任何一个创业项目都不可能完美,我们也没有必要试图去找到一个完美的创业项目。你心里应该清楚这个项目的强弱项,明确项目的独特性,以及它将面临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成长速度和竞争环境,然后以此来制定相适应的战略。
如果你判断这是一个大众需求的产品,比如打车,那么到了后期,这个市场已经足够大众、足够高频、足够刚需,你就应该清楚地知道要面临超级激烈的竞争,然后再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应对竞争。
作为创业者,我们不要总认为自己的需求绝对存在、绝对真实。一个创业者自身的需求、个人的洞察,不见得有普遍性,特别是现在的创业者越来越精明,你的需求反而可能是非常个人化的。
完美的宏大和简陋的快捷
很多人都有一种不自觉的完美主义倾向:服务体验要完美,商业模式要完美。一件事情说起来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才觉得这件事情是对的。我自己就是这样,遇到的很多创业者也是如此。
完美当然好,但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什么都想做。于是你可能会同时做很多件事情,易到也走过这条路。打车这件事本身就比较复杂,如果还要追求完美,那我们得同时做多少件事呢?首先,得有车,还要有足够多的车,不然密度不够;其次,还得服务好,有烟味的车不行,不好的车也不行;再次,光车好不行,司机也得好,说话有口音不行,不认路不行,态度不好还不行。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送葬上山,我却被装在棺材里活活给埋了,随之整个村子三百多口人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了,只有晚上这里才人声鼎沸。我从棺材里爬出来,才发现新书期间,一天二更。...
火影世界,一灵魂带着系统穿越而来成为自来也,精彩不断,满世界到游历,且看豪杰自来也一生传奇!!...
纳尼?大婚当天,他堂堂一个王爷就被人讹上了,不仅要帮人家养儿子,还要履行丈夫职责?!不行,我不同意。某男抗议。抗议无效。某女叉腰道。命你亥时之前洗刷干净,候着!神啊!又要侍寝?能不能装死?嘤嘤嘤...
每逢莫少结婚,苏与言必定出现砸场子!第七次!这是莫邵谦第七次结婚了!苏与言,你想说什么?莫公子,恭喜您又被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