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4章 第二个猛人2(第4页)

当然,如果真是曹文诏管这摊子事,历史估计就要改写了,因为以他老人家的脾气,逮住这么个机会,诸位首领连全尸都捞不着。

可是,不是曹文诏。

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

崇祯六年九月,曹文诏被调离,赴大同任总兵。

关于这次任命,许多史书上都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自毁长城。

打得好好的,偏要调走,纯粹是找抽。

而这笔账,大都算到了御史刘令誉的头上。

因为据史料记载,曹文诏当年在山西的时候,跟刘御史住隔壁,曹总兵书读得少,估计也不大讲礼貌,欺负了刘御史,两人结了梁子。

后来刘御史到河南巡视,曹总兵跟他聊天,聊着聊着不对劲儿了,又开始吵。刘御史可能吃了点儿亏,回去就记住了,告了一黑状,把曹文诏告倒了,经崇祯批准,调到大同。

史料是对的,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按照明代编制,山西总兵和大同总兵,算是同一级别,而且崇祯对曹文诏极为信任,别说一状,一百状都告不倒。

真正的答案,在半年后揭晓。

崇祯七年(1634)初,皇太极率军进攻大同。

崇祯是个很苦的孩子,上任时年纪轻轻,小心翼翼地装了两年孙子,干掉了死太监,才算正式掌权。掌权之后,手下那帮大臣又斗来斗去,好不容易干了几件事(比如裁掉驿站),又干出来个李自成。辛辛苦苦十几年,最后还是没辙。

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很勤奋,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天天上朝,自己和老婆都穿旧衣服,也不好色(没有时间),兢兢业业这么多年,没享受权利,尽承担义务。这样的皇帝,给谁谁都不干。

可怜

可怜的崇祯同志之所以要把曹文诏调到大同,是因为他没有办法。

家里的事要管,外面的事也得管,毕竟手底下能打仗的人就这么多,要有两个曹文诏,这事就结了。

对于皇太极的这次进攻,崇祯是有准备的,但当进攻开始的时候,才发现准备不足。

皇太极进攻的兵力,大致在八万人左右,打宁远没指望,但打大同还是靠谱的。

自进攻发起之日,一个月内,大同防线被全面击破,各地纷纷失守,曹文诏虽然自己很猛,盖不住手下太弱,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击破周边地区后,皇太极开始集结重兵,攻击大同。

大同是军事重镇,一旦失陷,后果不堪设想,就兵力对比而言,曹文诏手下只有两万多人,而主力关宁铁骑,只有一千多人,失陷只是个时间问题。

于是崇祯也玩命了,在他的调派下,吴襄率关宁铁骑主力,日夜兼程赶往大同,参与会战。

曹文诏也确实厉害,硬扛了十几天,等来了援兵。

皇太极眼看没指望,抢了点儿东西也就撤了。

崇祯七年(1634)的风波就此平息,手忙脚乱,终究是搞定了。

曹文诏同志就惨了,虽然他保住了大同,但作为最高指挥官,责任是跑不掉的,好在朝廷里有人帮他说几句话,才捞了个戴罪立功。

但皇太极这次进攻,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既不是抢了多少东西,杀了多少人,也不是让曹总兵背黑锅,而是那个包围圈的彻底失败。

其实在崇祯十七年的统治中,有很多次,他都有机会将民军彻底抹杀。

这是第一次。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民国岁月

重生之民国岁月

沈修文,一个服过两年义务兵役,刚刚踏上社会还不到半年的大学生,在一次和日本老板之间的冲突中不幸遇难。但鬼使神差,沈修文的灵魂却穿越到民国富家子弟的身上。相隔近八十年,两段记忆集于一身的沈修文来到三十年代的上海,面对即将爆发的一二八事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即将要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他该何去何从?同时,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他,面对国共两党之间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到第二次合作抗日,再到抗战胜利后那场解放战争,沈修文又该如何选择?...

太玄战记

太玄战记

一名骁勇的士兵,一次离奇的穿越,一个三界不分的混乱年代,一段热血而孤独的修行之路连更天数的右侧有个加入书架,大家顺手点一下,那个就是所谓的收藏。...

村色佳人

村色佳人

父亲重病,我辞职回乡下照顾,却意外发现了嫂子的秘密原来她竟然...

重生之雍正王朝

重生之雍正王朝

一个懵懵懂懂的办公室小子,莫名其妙重生成为四阿哥胤禛。他不知道怎么在那个时代生存下去,他唯一了解的只有一点点清三代的历史,还是从电视剧和小说中看到的。他不知道如何制造现代的武器,也不是一个天才,他只是一个平凡人,但是却也妄想做些事情。...

极限武尊

极限武尊

武者,罡劲雄浑。气修,变幻莫测。陆凡,一名武道与炼气同修之士。我本平凡之人,奈何造化弄人。左手阴阳,右手乾坤。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