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经历这次惨痛的求官教训以后,国师爷恍然大悟,如梦初醒。
国师爷逐渐明白,哪怕就是当朝皇帝,如果他的手中,没有实权,被权臣专权,也如同一个傀儡一般,被人左右,无法随心所欲。
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单单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和聪明才智,是绝对不行的。还必须要有贵人提携,站对队伍,投靠有实权的重量级人物,作为自己的得力靠山,就是常言所说的,要有贵人相助才行。
一句话,今后行事做人,可千万不能够意气用事了,以致再次把自己的队伍或者队列站错了。
可是这句话,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说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
在权力斗争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未卜先知,实际上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预知到,谁是政坛常青树,谁能够笑到最后。
当然,他也就不可能知道,自己在政坛上,究竟依靠谁最为合适。
所以后来,聪明睿智、博学多才的国师爷,还是再次把自己的队伍站错了,也并没有让国师爷飞黄腾达,平步青云起来。
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时,成帝下旨,命令谒者陈农,到全国各地,去搜求遗书,然后加以编辑整理。
成帝还下旨,将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秘室的藏书,统统地集中到了一起,由光禄大夫刘向总负责,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咸、侍医李柱国、黄门郎刘歆等协助工作,开始对中秘之书,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目工作。
遗憾的是,不久,国师爷的父亲光禄大夫刘向大人,就因病逝世了,没有能够完成这项继往开来的文治工作。
哀帝即位以后,也想完成这项经国伟业。哀帝就下令国师爷,继承父职,领校五经,以完成其父未竟之业。
就这样,在父亲光禄大夫刘向大人逝世两年以后,经过国师爷父子,总共二十多年的共同努力,才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我们大汉历史上,第一次由朝廷组织的,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和编目工作。
由此看来,国师爷对‘五经’等古文经典的整理和编目工作,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
国师爷所特别爱好,而且最有研究的,还是《左传》这部巨著。
当初,哀帝即位之时,国师爷就热心地建议朝廷,希望能够将《左氏春秋》与《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一道,列于学官,供太学学子学习。
哀帝对此建议很是欣赏,就下诏征询臣下对立《左传》博士的意见。
同时,哀帝还让国师爷,去跟研究今文经的博士们讨论经义。
今文博士,都知道国师爷博学多才,害怕国师爷砸了他们的饭碗,当然不给国师爷一丁点面子了。
他们‘不肯置对’,公开地拒绝了国师爷要求设立
这件事,令国师爷十分生气和恼火。
那时的国师爷年轻气盛,就立即写了一篇《移让太常博士书》,来驳斥太常博士们的观点。
这篇书文,后来成为了我们汉代经学史上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
国师爷在这一篇《移让太常博士书》的文章中,首先肯定了孔子与六艺的关系。
国师爷认为,孔子正乐、《雅》、《颂》,修《易》,序《书》,制《春秋》,‘以纪帝王之道’,‘夫子薨而微言绝,经历战国和暴秦’,‘道术由是遂灭’。
国师爷诉说了汉兴七八十年间,虽然经书颇出,广立学官,建置博士,但是,‘离于全经,固已远矣’的学术现实。
紧接着,国师爷就又在文章中披露了孔壁古文《尚书》与《逸礼》发现的经过,指出了与现今流传的书籍存在的异同。
国师爷还介绍了秘府所藏左丘明撰的《春秋》古文本,指责太常博士们‘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国师爷最后强调指出,根据宣帝广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的成例,‘义虽相反,尤并置之’,应当将古文经,列为学官。
‘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嫉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国师爷的言辞甚切,直言无忌,触犯了今文经的博士等士大夫们的利益,犯了士大夫们的忌讳。
因而,国师爷的言辞,更加引起了太常博士等士大夫的不满与怨恨。
就如同一个在官场中混的人一样,如果他有意或者无意之中,触犯或者违背了官场的潜规则,他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被弄得灰头土脸、身败名裂。
代表今文经太常博士意见和利益的大司空师丹,看了国师爷的文章以后,果然勃然大怒。
大司空师丹,立即上书哀帝,弹劾国师爷,说他‘奏歌改乱旧章,非毁先帝所立。’
尽管哀帝那时,想袒护国师爷,以为‘歆欲广道术,亦何以为非毁哉?’
人生,生活,总是让我觉得艰难又迷茫,现实其实就是充满刺激的锥子,总是时不时地戳到到你的笑穴,让你又哭又笑!...
他穿越而来,却不幸活在一个战乱世代他本是世家子弟,却被迫流落在外为了活下去,为了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他拿起了战刀,跨上了战马纵横驰骋,马踏天下。马踏天下第一群常胜营招兵群号八一九六四二四四...
为了给女儿找个爸爸,宋夜雨随便拉了一个男人契约结婚。原本以为只是做做样子,约定互不干涉,可那个男人好像不简单!...
金融天才重生到1979年,北京太子爷流落海外。重生之前的迷茫,重生之后的誓言。看林宇怎样打造一个现代版的罗斯柴尔德。黑色星期一石油危机苏联解体两伊战争,只要能赚钱的地方你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龙踞都市,管它风雨雷电,水深海浅,我自遨游九霄,脚踏八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