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黏豆包
我的老家在辽西农村,小时候,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要蒸黏豆包(黏饽饽)。
黏豆包,是一种面食,黏小米(黏黍子)或黏高粱米磨成细面,和好面后将面盆放在热炕头儿涨发一晚,再加入适量的黄苞米面(如果是黏高粱就加红高粱米面)和匀,这样做黏豆包用的面皮料就准备好了。
制做黏豆包馅料的工艺并不复杂,只需将淘洗好的红豆用清水浸泡一晚,再用大铁锅闷煮得软糯起沙即可,当然了,如果条件允许,加入适量白糖就更好啦。
包黏豆包时,先用手挖一块鸭蛋大小的面团,然后左右手交替团拍成半个手掌大小的面皮,再将红豆馅儿包入其中,最后再在下面垫上一张泡软的干紫苏叶(可以防粘帘儿,同时也有驱除人体寄生虫的功效),一个黏豆包就包好了。
蒸黏豆包的帘(屉)儿,是用去了皮的高梁秸杆儿做成的,将拇指粗细的高粱杆儿紧密排列起来,在中间平行穿上两根小指粗细的铁条,然后再根据锅的大小修整成圆,在两端铁条镶上弧状的榆木块儿,最后再在帘儿的中间左右两侧各系上两根起帘儿的麻绳儿,一个蒸黏豆包的蒸帘儿就算做成了。
当几十个包好的黏豆包并排摆满蒸帘儿的时候,就可以上大锅蒸了。
蒸黏豆包需要一气呵成,如果蒸的多,常常需要全家上阵,有时甚至还会叫上左邻右舍的豆包高手。
腊月,正是东北农村一年中最冷的时节,看着外面的北风烟儿雪,人们盘坐在热乎乎的炕头儿上,伴着粗声大嗓儿的爽朗说笑,那黏豆包便一帘儿又一帘儿地包出来了。
蒸黏豆包需要旺火,为了防止火力不足,农家平时积攒的木头柈子终于可以物尽其用,看着大柴锅下支起的木头柈子,小孩子们更是开心,因为他们终于可以不用为帮大人添柴烧火而烦恼啦!
热气蒸腾,伴着孩子们的欢呼,第一锅黏豆包终于出锅了,取一个放入小碗,然后洒上些许白糖,用筷子连皮儿带馅儿夹上一团儿送入口中,软糯清甜中伴着特有的苏叶清新,真是香极了。
随着一帘儿帘儿的黏豆包出锅入锅,一天下来,人口多的人家,包上十几锅也是正常的。
蒸熟的黏豆包通常放在室外冷冻,冻好的黏豆包会被装入农家特有的大瓦缸中,这样,每次想吃时就可以随取随用了。
东北农村有一句俗话叫“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黏豆包黏性大,热量多,吃时又常蘸以荤油红糖(在小碗中放入荤油及等量的红糖蒸制而成的一种蘸料),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干粮,出门远行,早上吃上几个荤油红糖蘸豆包,哪怕是零下三四十度的三九天,走上一天也不会觉得饿!
说黏豆包是不折不扣的干粮还有一个原因,它极耐储藏,以冻豆包为例,在天寒地冻的农村,它可以在大瓦缸里保存至二月二都不会变质。
对于小孩子们来说,冻黏豆包也是一种廉价的小吃,冬天,出去玩时,从大瓦缸里拿上一个冻豆包,时不时的啃上几口,那感觉,凉丝儿丝儿的,甜丝儿丝儿的,真是不错!当然了,如果碰上哪家正生火盆或点火炉子,将冻黏豆包扔进火盆或在火炉子盖上烤至外焦里糯,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黏豆包蒸熟晾凉,也可以煎着吃,煎时锅内放少许荤油,然后放入黏豆包,用锅铲压扁,再煎至两面金黄,即可装盘出锅,吃时如佐以红白糖,味道更佳。
……
喜欢51世纪请大家收藏:()51世纪
穿越到北宋仁宗年间,金榜题名,却因为得罪太后,被打发到岭南为官。从边疆小官做起,步步升迁,徐平终于熬到出头天,在宋代书写自己的传奇。从五代乱世走来的北宋,世家大族一扫而空,社会上还没有士绅,宗族社会尚未成形,阶层变动之剧烈和平社会前所未有。大宋的治下不再有贱民,这是一个不问出身的时代,奴仆的儿子可以成为宰相,小兵可...
烟雨江南同志的新书狩魔手记发了,尘缘终于完本了!猪头作品人途巫颂林克逆龙道皆已完本,可放心观看。仙魔之道,变幻无方。自唐中期以后,修仙之路断绝,除却少数几个天资聪慧之人破碎虚空,再无昔日鸡犬飞升之盛况,谁解得这段公案?罢罢罢,且看天元罢!天元为lvsexs文学网签约VIP作品,独家首发,未经站方同意转载,即为盗版,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隋宇带着他的全部家产一座游戏中属于他的城堡以及里面一大堆物品道具穿越了不过那些神器级道具什么的隋宇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最珍贵的宝贝还是要数那一大堆跟随他在游戏中历尽风雨的战姬们而现在面对充满未知的异世界有战姬相随隋宇无所畏惧华丽的魔法绚烂的激斗科技与魔法的结合虚幻和现实的统一且看隋宇在这...
许晚歌是陛下亲封的昭和郡主,享公主食邑,外面多少人嫉妒的眼睛都红了。可她们不知道,许晚歌只是一个被圈养在宫里的血奴。她用她的血,供养着陛下延年益寿。许晚歌以为自己的一生就会在黑暗和血腥里结束,却不知道从哪儿跑来一个小侍卫,救她于危难。可两个人,却最终没有逃得出宫城。最后的关头,那侍卫护着她,被万箭穿心。重活一次,许晚歌要先找到那个小侍卫,哪知道侍卫没找到,却被将军拦下。郡主,救命之恩,不是要以身相许么?...
朱雀中学校规第一条,禁止师生恋!第二条,禁止师生恋!第三条,禁止师生恋!—我坚定不移的认为穿白色半透明衬衣,里面的黑色Bra若隐若现的学生妹子才是最性感的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