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知与行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王阳明则提出“知行合一”,他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要有崇高伟大的志向,也要掌握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并努力实践,才能真正获得圣人的智慧。
知和行并非两件事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在王阳明看来,认识是实践的起点,实践是认识的成果。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认识和实践不能当作两件事。
王阳明强调知与行的统一。所谓知,便是对事情各方面的思考与了解,只有思考明白、了解清楚了才能开始行动;所谓行,便是将那些思考明白、了解清楚的东西付诸实践,才能有所成就。王阳明指出,圣人之学乃身心之学,其要领在于体悟实行,不可将其当作纯粹的知识,仅仅流于口耳之间。
然而,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把知和行看作两件事,比如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意思是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认为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思而后行,确实是对年轻气盛、易冲动的人最好的劝谏,因而备受世人推崇。人们相信,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才是最好的,经过反复思量的行动才能顺利进行。不幸的是,由此形成了一种重思考而轻行动的风气。或许是过于谨慎,过于追求万无一失,人们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了无限的沉思之中,结果越想越觉得准备不够充分,越想越觉得存在很大的问题,最终使本可以尝试的想法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致无疾而终。
由于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宽广的,不受客观事物与能力的强行束缚,因此,过度的思考很容易偏离正轨,越想越远反而找不到重点。人们在思想的海洋中畅游太久而迟迟不上岸来付诸实践,结果无异于窒息其中,彻底失去付诸实践的机会与能力。
唐代时期,中原大地有一片山脉盛产灵蛇,蛇胆和蛇心都是很好的药材。虽然蛇毒剧烈,见血封喉,可是为了赚钱,仍有很多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一天,有三个来自南方的年轻人来到附近的村子,准备进山捕蛇。
年轻人甲在村里住了一天,第二天清晨便收拾行装上山捕蛇,但是过去好几天了,他还没有回来。原来他不懂得蛇的习性,在山里乱窜,惊扰了灵蛇;而且他由于不懂如何捕蛇,最终因捕蛇而命丧黄泉。
年轻人乙见状,心中害怕不已,再三思虑要不要去山里捕蛇,他每天都站在村口,向大山的方向张望,时而向前走几里路,不久又走回来,终日惶惶然行走于村子与大山之间。
年轻人丙则充分考虑了如何找蛇穴、捕蛇、解毒等问题,并向村里人讨教,掌握了寻找蛇穴、引蛇出洞等捕蛇的技术,学习制作解毒的药剂。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年轻人丙带着工具上山了。七天过去了,大家都以为他已经丧命,可是丙竟然背着沉重的箩筐回到了村里。他捕到了上百条灵蛇,赚了很多钱,之后还做起了药材生意,成为著名的捕蛇之王。
三个年轻人一起捕蛇,一个毫不考虑、鲁莽行动;一个思来想去、迟迟不动;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付诸行动。三个人对待思与行的不同态度,注定了他们不同的结果。思考与行动是相辅相成的,无论偏向于哪一方,都难成大事。
思考与行动,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事,犹如人之生老病死,难以避免。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脉,都要思考与行动。不假思索地行动和多番思虑却不行动的人,轻则败家,重则亡国。思与行,不可偏其一,这便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沉痛教训,也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基础所在。
实干家比空想家做得成功
若不用克己功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时,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王阳明认为,如果没有下功夫克制私欲,每天只是说一说,最终就认识不到天理和私欲的区别。就像人走路,走了一段才能看清楚前面一段。到了岔路口,有了疑惑就要问,问明白再走,这样才能渐渐走到目的地。也就是说,光是空谈而不去实践,是无法克制自己的私欲、认识天理的,因此王阳明感叹:“天下大乱,只因空谈多而实践少。”
古来有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世界上有两种人:一是实干家,一是空想家。空想家们想象丰富,善于夸夸其谈,总是设想做各类大事情;而实干家则是着重于做!空想家往往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完成那些自己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而实干家虽然没有空想家那样富丽堂皇的说辞,却往往能获得成功。
实干家比空想家做得成功,是因为实干家总是采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动,而空想家很少去着手行动,或是刚开始行动便很快懈怠。实干家具备有目的地改变生活的能力,能够完成非凡的事业,不论是开一间自己的公司,写作一本书,竞选政府官员,还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等。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想家大多是站到一边,梦想这些而已。
空想家往往受到人们的嘲笑,因为他们始终把自己的理想挂在嘴边,却从不见他们为之奋斗。他们谈话时言辞激烈,谈到理想时更是慷慨激昂,然而,他们是行动上的矮子。空想家总认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可以拯救世界,但是世界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空想家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战国时候,秦国派王龁攻下上党,意欲进攻长平。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命廉颇率二十多万大军驻守长平。廉颇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道而来的秦军对峙,做好了长期抵抗的准备。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只是坚守。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想打败赵国,必须想办法让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富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询问。赵括说:“要是换上我,打败王龁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听不进去蔺相如的劝告。
范雎得知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将军,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就布置好埋伏,然后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25000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5000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40万赵军切成两段。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兵士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他射死了。40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赵括是个空谈家,自以为读过兵书,对兵法之道十分谙熟,但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书本在他头脑中构筑的虚无缥缈的军事楼阁,在真实的刀光剑影中不堪一击,赵括也因“纸上谈兵”而被作为空想家的代表贻笑千古。
良好的理论基础固然很重要,但是理论基础若不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际应用中就不可能转化为有效的力量。无论是空谈者,还是空想者,往往自以为有了知识就有了一切,这是极度错误的想法。掌握知识是为了应用,有了目标也要实干才能实现理想,否则,单凭理论异想天开,将会导致重大的失误。因此,我们应少空谈,多实践,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
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做合适的事
爱曰:“如《三坟》之类,亦有传者,孔子何以删之?”
周先生,我们注意到您小时候曾经涉猎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围棋跳棋五子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书法绘画吉他音乐等多方面的领域,那这是否意味着就算您当初不选择足球做您的职业,您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可以取得如今的成功?这个嘛只有在足球上,我才有远不止三分钟的热度。所以之前我们列举的那些都只是您三分钟...
一只遭到陷害被关进锁妖塔里的漂亮女花妖,成为了锁妖塔里替怨灵报复仇家逆袭人生的任务者。她和一个外表帅得掉渣,芯子里却是个逗比的系统(男妖精)一起完成炮灰逆袭任务。花妖我又不是狐狸精,我才不要攻略男主。任务系统可是我是老鸨啊,你不攻略男主要我何用?花妖我又不是狐狸精任务系统花精也是精!!花妖滚!任务系统诶诶诶,小花妖别酱紫啦。我们的目标可是星辰大海花妖你确定不是宝宝金水,立志美丽?...
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林楠,还没来得及实现祸害大学校花的美梦,便被一根神秘的金针带到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挥手日月沉,剑出天地动谈笑间,败尽天下高手执掌乾坤!...
穿成农家女,爹娘短命,继祖母凶狠,张蕊蕊被逼寻死,却被村长一家所救。恶毒亲人挑事,极品邻居捣乱。张蕊蕊唯有彪悍应对,这个文弱的小秀才却说,让我来护你平安。...
作者苍生的经典小说系统开局领域内无敌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师尊坐化,雷劫降临,无辜的王昊被雷罚击中,意外获得无敌领域系统!无敌一时爽,一直无敌一直爽!...
简介霜飞晚有一个穿越者老爹,所以她是个不折不扣的穿二代。老爹失踪后,继承了几辈子花不完的家产,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挑一个举世无双的夫君,成亲生子,逍遥人生。然而皇帝,一门心思拉她入伙,想一统七国成就霸业皇子,一门心思拉她入伙,推翻老皇帝争夺皇位臣子,一门心思拉她入伙,推翻皇帝新政保家业敌国一门心思弄死她霜飞晚怒了!痞子城主叼着根草道要不咱们私个奔,回头再虐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