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翊钧并不是一个听不进去一点意见的独裁者,否则的话,林辅成这种整日里对着朝政指指点点的人,早就被人给封喉了,哪里轮得到他喋喋不休?
林辅成一直十分谨慎的在红线的边缘徘徊。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你人不在那个位置上,不知道要面对的是怎样的困难,指出问题当然可以,但是你非要对具体的政令做出规划,那可以走科举仕途的路线,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位置。
一如张居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般,对国朝的命运做出规划来。
张居正这么一个鲜活的例子在这里摆着。
朱翊钧最后看了一眼李贽,这次入京看起来对他打击还是蛮大的,整个人都有点失魂落魄的感觉。
一个纨绔公子,把他李贽喷的哑口无言,让李贽有点怀疑人生,他觉得京堂果然是卧虎藏龙!
黄公子、王公子那是一般人?一个背靠大将军府、一个背靠次辅刑部尚书父亲,那都不是一般人,而且这二位能言善辩,也是京师人人皆知之事,能舌战群儒而不弱于下风,在多次聚谈中出尽了风头的林辅成,都不是黄公子的对手。
黄公子哪里是什么纨绔子弟,分明就是勇士挑战大魔王的那个魔王本身,魔王不仅不呆在宫里,不设立各种层层级级的挑战,让勇士在挑战的路上获得战友、装备,而是直接堵在新手村门前大杀四方,那自然是百战不殆了,也多少有点不讲武德。
“把这个李贽的过往查一下,送到宫中来。”朱翊钧对着缇帅赵梦佑交待了一下,一天,大明皇帝要知道这个李贽的全部信息,三分钟那就有点太难为人了。
赵梦佑领命,交待给了提刑千户,李贽这样的山人,还轮不到赵梦佑亲自出马。
李贽、林辅成这类的自由派出现非常正常,因为大明的经济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以五大市舶司为主,林辅成是松江府人,李贽是泉州人,他们都在开海的最前沿,在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中,思考大明应当何去何从。
国朝经济结构在变化,社会结构也因此而急剧变化,社会就会向转型迈进,这转型的时间里,大明上下都在思考制度的改变,大思辨的浪潮中,一定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人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李贽听闻了京师的聚谈之风,不来才怪。
这种没有任何底线,没有任何规则的聚谈其实非常危险,会撕裂整个大明的各个集体,而后围绕着各种主张争斗不止,而自由派是最先涌现的,因为他们的胆子最大,最是没有约束,最是追求打破陈规旧俗,最是敢于质疑,并且敢于表达。
朱翊钧看热闹,甚至亲自下场把勇士们堵在了新手村,其实是在立规矩,规矩就是你发现问题、表达意见可以,但不可以对政策指手画脚,以一种我绝对正确的姿态攻击朝堂的政令,并且做出进一步让大明局势恶化的行径。
以李贽的这次聚谈主张为例,他抛出了一个暴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后不停的鼓噪这种暴论,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让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最后成为一股影响朝廷政令的合力。
没有代表就不纳税,那朝中没有穷民苦力的代表,穷民苦力就不必纳税了,这看起来非常的美好,但是张冠李戴、冒名顶替,那些个阶级在穷民苦力之上的人,就会把穷民苦力的定义抢走,因为没有规矩,就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向下朘剥。
这在大明是已经在发生的事儿,不是朱翊钧在杞人忧天,大明国初,在各府设有大量的养济院,还有官舍,用来安置走投无路的游民度过严冬,但是这些养济院,这些官舍,都被一些人给占据了,他们明明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却仍要贪图穷民苦力那点活命的粮食,断绝他们最后的希望。
朱翊钧回到了宫里,李贽的个人履历已经摆在了朱翊钧的御案之前,李贽在入京前的写的所有文章也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李贽已经不年轻了,嘉靖六年出生,现年已经五十六岁了,也就比张居正小两岁而已,五十六岁的他是一个山人,而张居正在十一年前,四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帝国首辅了。
李贽和张居正都是大明的读书人,他们都走进了科举这个舞台,李贽在二十二岁才成为秀才,二十六岁成为了举人,但李贽没有考中进士,和海瑞一样成为了一名教谕,李贽任教谕那年是嘉靖三十六年,到万历九年,在云南姚安知府的位置上致仕。
“先做官,后做和尚,也没什么稀奇的。”朱翊钧看着李贽的生平,发现相比较海瑞抬着棺材上谏的骨鲠,张居正以丞相摄政试图挽天倾相比,李贽为官的政绩,并不突出,不是不突出,是籍籍无名之辈,几年考评都算不上太好。
站在朱翊钧皇帝的立场上去看,李贽没能在官场上卷上来。
从云南姚安知府致仕之后,李贽住在耿定向的弟弟耿定理家中,耿定向非常不喜欢李贽的离经叛道,所以在耿定理病重后,李贽搬到了麻城,而后回到了泉州,再从泉州来到了京师。
京师聚谈之风极盛,李贽入京聚谈也是为了自己的主张,属于他李贽的自由论。
在十二岁的时候,李贽就开始批评孔子了,或者说李贽从来就是那种不怎么愿意被规矩束缚的人。
他这种人在官场上不讨喜,因为官场是个规矩大于天的地方,不守规矩只能闭门自若的李贽仕途自然不顺。
“老农老圃论。”朱翊钧看到了李贽十二岁时候评价孔子的话。
老农老圃,出自《论语·子路》。
孔子的弟子樊迟请学种地,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再请学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
等到樊迟离开后,孔子对弟子们说: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小人,上位者好礼,则没有百姓敢不恭敬,上好道义,则没有百姓敢不服从;上好成行,则没有百姓敢不诚实,只要用礼义信,那么四方百姓就会背着襁褓里的孩子来投奔,哪里需要用到种地的呢?
这和孟子用分工驳斥农学的道理是殊途同归的,儒家追求的大同世界是个等级森严的世界,各自做好各自的事儿。
‘贤者与民并耕’是农学许行的主张,而孟子用分工驳斥了许行。
在孔孟之道中,礼大于一切,那么皇帝每年春天的时候,在祭祀春神的时候,推一下犁,意思意思就行了,表示一种共同参与的态度即可。
朱翊钧亲事农桑是非常离经叛道的行为,当初没闹出乱子来,是大家都觉得十岁的孩子在胡闹罢了,当时满朝士大夫就找不出一个会种地的,还是张居正捞到了一个在京师活动的徐贞明,送到了皇帝面前。
但十年后的今天,大明番薯育苗的火室已经遍布了大江南北,番薯这种救荒的粮食,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与此同时,各种来自泰西的牧草也种满了整个绥远,甘蔗、橡胶树、棕榈种满了这个南洋的种植园。
某种程度上来说,朱翊钧的行为非常契合李贽的学说。
赫尔戈兰湾的炮声多格尔沙洲的惊魂科罗内尔的豪情和福克兰群岛的殇,埃姆登号的游击坦噶尼喀湖的牛刀小试,还有不得不提的血火日德兰与斯卡帕湾上空的彩虹。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记忆,有热血,有惨痛,还有无尽的遗憾。90后大学生穿越,被迫加入德意志公海舰队,在赫尔戈兰湾海战中一举成名,开始一段救赎之旅。纯海军海战小说,无陆军争霸,商业投机和种马种田情节,不喜误入书友群40246668,bbbc党们都可以加一下。...
欸,穿越了?还是个肺痨鬼?不带这么开玩笑的!好歹她也是个医学高材生,治治自己的病也是不在话下了。但是捡个美男是傻子?极品亲戚一大堆?地痞小贼齐上门。虾米情况?!二傻变王爷?扬言要扑倒她?婚后王妃揪着王爷的耳朵王府家训第一条?王爷高声天大地大王妃最大,是非对错王妃无过!...
主角秦明获得呼吸就变强系统,穿越洪荒龙汉量劫时期,隐居清乐山,本过着种种地喂喂鸭的闲适田园生活,安心修炼,不参与外界争端。结果有一天,天上掉下来了个广寒仙子,突然就成了秦明的娇妻小媳妇儿,于是乎,新故事,新生活,便从此开始了。...
1988年,j大高才生叶之然毕业时参加了长江省嘉南市委组织部的基层干部公开招考,这是嘉南市委组织部首次开展干部公开选拔的试点工作,叶之然因考核成绩优异受到市委组织部领导的重视,被分配到嘉南市常嘉县马石乡工作。小说从叶之然在马石乡工作二年后被提拔为副乡长开始,叙述了他如何一步步从乡镇基层干部走上省委领导的全过程以及在步步高升中对生活爱情态度。看一个基层干部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施展自己的抱负,展示自己政治才华和领导能力?看官场沉浮中主人公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不断超越自我,走上权力的高峰。美色当前,主人公对待爱情生活能坚持最初的纯洁吗?崛起中的政治新星,面对各派系的打压,家族势力的拉拢如何坚持自己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本书内容纯属虚构)...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
江米一直认为自己的真爱是哥哥聂卫平。却没想到,竟然跟弟弟聂卫东这个冤家对头纠缠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