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意思是,明朝有作为的帝王,一共只有五个,分别是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和朱佑樘。这五位皇帝,对应的时代正好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其中,由于明仁宗在位的时间太短,他的大多政策都是在明宣宗时期才得到落实,所以,所谓的“仁宣之治”,其实主要还是朱瞻基的功绩。
众所周知,朱棣在位22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巩固皇权、证明自己,他六下西洋、迁都北京、修筑皇陵、五次北征,攻打安南。这些丰功伟绩,有些是极力扩张,有些是挥金如土,永乐盛世看似金玉其外,其实国库早已无米下锅,百姓们承担沉重的赋税,更是苦不堪言。
朱瞻基毕竟是朱棣一手培养的,他登基后曾一度延续朱棣的铁腕风格,不仅御驾亲征蒙古,把蒙古兀良哈部落打得跪地请降,还派兵多次攻打安南的叛军。然而,一段时间过后,朱瞻基有些迷茫了,因为长时间的军事高压,固然能稳固帝国的对外影响力,但对王朝的百姓来说,却是苦不堪言的。所以,朱瞻基开始思考,作为大明朝的帝王,他到底是应该为“国”立威,还是为“民”谋福。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结之后,朱瞻基有了结果,他开始主动采取战略收缩。例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安南问题,就是朱瞻基战略收缩的最佳体现。
朱瞻基在位期间,做了两件极具争议的事情,即放弃安南和停止郑和下西洋。
先说安南问题,安南人持续叛乱,明朝若持续攻打,并不是打不赢安南,但有没有必要耗费巨大民力,去征讨一个对王朝根本没有威胁的民族?朱瞻基纠结了三年之久。
宣德三年,朱瞻基宣布罢兵安南,册封安南叛军首领为安南国王,自此,安南“朝贡不绝”。
明宣宗对安南的政策,历来争议不断。但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仁君,首先要考虑的是王朝的安危、百姓的福祉,而不是千方百计向周边展示自己的肌肉。朱瞻基放弃了对安南的征服,不管对后世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影响,但至少,说明他是一位仁君。
虽然朱瞻基在收缩战略,但他并没有忘记继承祖、父时期对周边国家的宗主国地位,不过,明宣宗的手段更加温和。他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周边藩国,宣扬大明朝的国威。朱瞻基在位十年,周边有40多个国家到大明朝进贡,而朱瞻基对这些藩国也特别友善。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和明朝交好的国家,并不是屈于明朝的威势被迫来明朝朝贡的,他们是真正认同明朝的宗主国地位。
因此,历史学家孟森认为,朱瞻基时期,明朝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之大,在其前后300年间,堪称巅峰。朱瞻基在周边国家心目中的“文治”影响力,几乎可以和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相提并论。
笔者认为,上述评价并不是夸大之词,在外交和民族融合方面,把朱瞻基和李世民相提并论,并不违和。
然而,长时间的外交影响力,是需要强大的内政支持的。到了宣德五年,有部分东南亚国家认为明朝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停止了朝贡。朱瞻基决定派郑和再次下西洋,郑和这一次有去无回,死在了半路上。朱瞻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关闭金陵造船厂,从此不再下西洋。
停止郑和下西洋,和放弃安南,本质上是一样的,朱瞻基攻打过安南,最后改变了主意。朱瞻基进行过一次下西洋,最后也停止了。他并不是不知道,若这两个政策继续进行下去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有弊端。他认真分析过利弊,决定遵从儒家传统思想,以“仁”为本,做一个仁君。
《孟子·尽心章句下》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后人诟病朱瞻基,大多是从“霸”道的角度来出发的,认为他放弃安南和停止下西洋,让明朝失去了强大的影响力,甚至动摇了明朝宗主国的地位。但是,若从“王”道的角度来分析,明宣宗朱瞻基,最终选择将大明百姓放在首位,他不是一位合格的君王吗?
霸道和王道,本就是辩证的问题。关键是,若明朝综合国力强大,财富遍地、百姓富饶,也就罢了。但是,当时的明朝,经过永乐一朝后,百废待兴,根本霸道不起来。所以,笔者在此强调,朱瞻基的选择,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五、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朱瞻基是一位性格非常鲜明的帝王,他睿智,但也有毛病。所以,后人只能说他是一位优秀的皇帝,不能说他是完美的皇帝。
朱瞻基懂得躬身自省,自朱棣时期开始,大臣们总喜欢吹捧皇帝,例如,某地丰收了,大家会夸皇帝的圣德感动了天地。朱瞻基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天若纵之,世间怎会有水旱之灾呢?”所以,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
朱元璋的子孙,大多有非常丰富的艺术细胞,朱瞻基也不例外,他是一位颇具艺术天赋的皇帝,朱瞻基在诗词、画作、金石、书法等方面,都是一时翘楚。所以,史书评价他:
翰墨图书,极为精致,点墨写生,遂与宣和争胜。
这里的“宣和”,指的是宋徽宗赵佶。宋徽宗是一个艺术细胞爆棚的帝王,他“除了不会当皇帝,其他事情都能做好”,虽然拿朱瞻基和亡国皇帝宋徽宗相比,委屈了前者,但可以看出,朱瞻基非常“有才”。下图是朱瞻基的《双犬图》:
另外,朱瞻基还有一个兴趣,那就是喜欢斗蛐蛐,后人戏称他为“蟋蟀皇帝”,便是因为此。
自从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明朝的皇帝就很忙,因为皇帝要直接和六部对接,事务繁杂。忙,就意味着没有时间来处理“艺术”,于是,朱瞻基发明了一个特殊的体制,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体制,成了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体制,就是“票拟”和“批红”。
朱棣登基后,发明了内阁,朱棣首批内阁成员,有7个人,例如解缙、杨士奇、杨荣等都在其中,但这时候的内阁,只是皇帝参议政务的“智囊”,相当于大秘书,并没有很高的权力和职位。朱瞻基为了分身搞艺术,使朝政不至于荒废,就不得不赋予内阁更大的权力。但是,自古皇权和相权都是相互制衡的,若内阁权力过大,皇权必然会受到威胁,于是,聪明的朱瞻基,发明了“票拟”和“批红”。
即,内阁只能给出处理政务的建议权(票拟),最终负责裁定的人,是皇帝,具体来说,是皇帝身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
因为太监都是皇帝的“自己人”,所以,太监们就成了制衡内阁大臣的良方。这样一来,在明朝,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体制:
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
最终决定权在谁手里,谁就是老大,宰辅们饱读圣贤书,最终还是要向宦官们低头。明朝的宦官权力扩张,成为动摇国本的杀器。
所以,明宣宗去世后,几乎每位明朝皇帝的身边,都会有几个臭名昭著的大宦官。例如,那个忽悠明英宗御驾亲征,让明朝发生“土木堡之变”的王振,还有刘瑾、汪直、魏忠贤。后人普遍认为:
明亡不亡于流寇,亡于宦官(厂卫)。
不管是东汉,还是唐朝,当臣子们向宦官低头的时候,就意味着朝政已经畸形,离亡国不远了。
我不是村长,却胜似村长,因为村长的性感婆娘和萝莉女儿,都和我纠缠不清。...
全世界的媒体为他疯狂谢群是继乔布斯之后,下一位改变世界的超级天才。全世界的玩家沉迷于他创造的想种危机之中。人们痴迷地戴着智能眼镜,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搜寻着那些神奇的生物。当他们收集幻想种,并操控幻想种对战的同时,没有人想得到,那些幻想种正是随时准备入侵现实中的数字生物,来源一个由0和1组成的数字空间之中。一个风...
陈楚很郁闷,任他想破头也没想到穿越的事会发生在他身上。问题就出在这穿越上面。十一岁的妲己,十岁的貂蝉,十二岁的杨玉环,再加上十四岁的王昭君,几个萝莉一个接着一个的穿越到他的身边,偏偏一个比着一个刁蛮,一个赛着一个的凶残。果然,陈楚一打开电视,上面新闻播音员那熟悉的声音响起M国的民用卫星因为不知名的故障坠毁,专家正在查找原因,请看报道。这已经是第十一个卫星落地了啊啊啊啊啊...
谁家的系统刚到手就炸了?林昊很自豪的告诉你,他就是!炸了没关系,剩下的还热乎,能用!我林日天从来都是敞开裤子说亮话,你们都是弱鸡中的弱鸡,不服来打我啊!...
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易天接受秘密任务,常年在海外游走,发展商业,让更多的华夏文化输出,实现伟大的华夏强国之梦。...
我割腕自杀,鲜血流尽成为干尸。尸身被葬进祖传铜棺,在阴历七月14出殡的那天,怪事穷出。半夜我以干尸之身醒来,全身肌体枯竭,只有鲜血才能够维持我肌体的鲜活。我以人的意志驾驭着我的尸体,我穿梭阴阳,我爱过,我恨过,我杀过人,我灭过鬼。。我是尸体,只要进食血液,我将永远不会衰老,我站在这个世界的最高处俯望,只看到了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