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继位(第1页)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为什么继位的会是他的堂弟朱厚熜,而不是叔父朱祐槟或者朱祐楎呢?朱厚熜究竟是不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呢?这个问题说起来既简单,又复杂。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把题中的几个人物关系先捋一捋。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子。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宪宗朱见深驾崩,传位皇太子朱祐樘。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孝宗朱祐樘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厚照。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武宗朱厚照驾崩,既没有皇太子,也没有儿子,还没有兄弟。大明朝出现了皇位继承危机。

朱厚熜剧照

伦序当立

宪宗皇帝共14个儿子,武宗驾崩之时仍然在世的有其第六子益王朱祐槟(43岁)、第七子衡王朱祐楎(43岁)、第九子寿王朱祐榰(41岁)、十一子汝王朱祐梈(38岁)、第十二子泾王朱祐橓(37岁)、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36岁)。

孝宗皇帝共两个儿子,长子即武宗,次子早夭。兴世子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次子,其兄早夭。

孝宗是宪宗第三子,但由于他两个兄长早夭,事实上即朱见深长子。兴献王朱祐杬是宪宗第四子,即事实上的次子。

武宗在驾崩之前,其实已经指定堂弟兴世子朱厚熜为大明朝的新天子。

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明武宗剧照

所谓的祖训,指的是大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更定的《皇明祖训》。作为打算“万世所垂”的家法,老朱在序言中特意强调了《皇明祖训》“一字不可改易”。对于皇帝绝嗣这种特殊情况下如何继位,朱元璋也有过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皇明祖训·法律》

从这个角度出发,似乎朱厚熜的继位天经地义,那怎么还有所谓的“大礼议”之争呢?

“兄终弟及”的司法解释

《皇明祖训》毕竟只是一份指导性的文件,后世的司法解释权到底是在皇帝手上,还是在大臣手上,主要还是看双方的实力对比。

武宗遗诏中的“兄终弟及”本身就比较含糊,内阁首辅杨廷和对此提出异议其实也是正常的。毕竟根据太祖皇帝的原意,是皇帝无嗣,就让皇帝的弟弟继位,最好是一奶同胞的亲弟弟。兴世子朱厚熜只是孝宗的侄子、武宗的堂弟,怎么能算“兄终弟及”呢?所以杨廷和在朱厚熜从封国安陆抵达良乡准备进京的时候,就让礼部按皇太子即位的礼仪安排兴世子登基,即所谓的“以宪宗皇帝之孙,绍孝宗皇帝之统”。换句话说,在杨廷和看来,朱厚熜只有认孝宗为爹,才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即位。

但是仔细推敲武宗的本意,似乎并没有为自己认一个弟弟的意思。遗诏中对朱厚熜的身份介绍是这样的:“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首先这里的亲弟并非特指一奶同胞的兄弟,明代史书中如果要强调这种关系,一般会称为“同产弟”。举个例子,永乐四年太祖第七子齐王朱榑因罪被废为庶人,大臣们要求处死齐王的随从。当时的皇帝朱棣将他们免罪,并且说了这样一段话:“齐王,朕亲弟。其素性狠愎,朕尚不能化之,何可尽诿他人?”朱棣是太祖第四子,不管他的生母是马皇后还是野史所说的什么乱七八糟、无中生有的妃子,和齐王的生母毕竟不是同一个人。

兴献王陵园

其次在介绍完朱厚熜身份后,武宗给出的评语是“伦序当立”。也就是说朱厚熜就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对于这一点,进士张璁在《大礼或问》的上疏中明确指出:

方武宗宾天,群臣定议以迎我皇上也,遵祖训也,兄终弟及之文也,何也?孝宗兄也,兴献王弟也。献王在,则献王天子矣。有献王,斯有我皇上矣。此所谓伦序当立,推之不可,避之不可者也。—《明世宗实录卷八》

在张璁看来,既然武宗无嗣又无兄弟,所谓的“兄终弟及”就要上推到孝宗。兴献王作为孝宗伦序最长的弟弟,如果他活着,那就应该以武宗叔父的身份继位。现在朱祐杬虽然死了,朱厚熜作为其长子,自然应该顺理成章继位,这才是推不掉躲不开的“伦序当立”。对于张璁的观点,已经致仕(退休)的大学士杨一清给出了一句中肯的评价:“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杨廷和的私心

《皇明祖训》中没有过继的条文,朱厚熜又是“伦序当立”,为何内阁首辅杨廷和坚持要让新皇帝认伯父孝宗为父,而以生父兴献王为叔父呢?

其实究其原委,在于杨廷和等人与武宗矛盾极深,甚至连武宗之死,后世都有怀疑是文官集团在背后下的黑手。武宗在世时紧抓军权,根本不把文官们放在眼里,杨廷和等人已经受够了这样的屈辱。而在武宗死后,杨廷和等人大搞反攻倒算,将忠于武宗的文臣武将或杀或贬。因此这些人口口声声称孝宗不可绝嗣,却硬是眼看着武宗绝嗣,根源就在于此。

如果朱厚熜可以用过继的方式成为孝宗的儿子,那为何不能选一个宗室子弟过继成为武宗的儿子呢?何况宗室中并非没有这样的人选。

杨廷和剧照

朱载增,时年六岁,崇仁王朱厚炫之子、益王朱祐槟之孙、宪宗朱见深曾孙。对武宗来说,益王是其叔父,崇仁王是其堂弟,则朱载增为堂侄。其实我们想一想,要是把朱载增过继成为武宗的儿子,他长大以后会不会为自己名义上的父皇翻案?

即使朱载增不以武宗为意,其祖父益王朱祐槟、伯父益世子朱厚烨和生父崇仁王朱厚炫正当盛年,他们的地位怎么摆?这些宗室如果迁回京师,会不会和文官们争夺朝堂上的话语权?但如果放任他们留在封国江西建昌(今江西省南城县)的话,会不会出现两个朝廷的风险?

至于说武宗之母张太后担心为武宗立嗣,导致自己成为太皇太后而无法掌控朝政,这个纯粹有些过度联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年明英宗9岁登基,真正掌控朝政的是他祖母太皇太后张氏,而不是他的母亲皇太后孙氏。

但是无论是张太后还是杨廷和,就这样明目张胆地看着儿子和学生绝嗣的同时,反而逼着有爹有妈的朱厚熜认伯父为爹。张璁在其上疏之中就曾对此发出过振聋发聩的质问:

今孝宗皇帝既尝以祖宗大业授之武宗,但知武宗为之子也。武宗嗣位又十有七年,未有储建。是武宗无嗣,孝宗未尝无嗣也。且孝宗宾天之日,我皇上犹未之诞生也,是孝宗固未尝以后托也。武宗宾天之日,我皇上在潜邸也,是武宗又未尝托为谁后也。—《明世宗实录卷八》

结语:无论从法理还是现实的角度出发,武宗驾崩后只能是朱厚熜继位。如果不巧的是朱厚熜也挂了,那倒是可以由益王朱祐槟继位(宪宗第五子岐惠王朱祐棆早已过时且无嗣)。至于衡王朱祐楎继位的可能性趋近于零,毕竟益王家里子孙昌盛,不会出现绝嗣的情况。

至于杨廷和为了打压和控制新皇帝而发起的“大礼议”之争,那就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了。这位内阁首辅当初得意洋洋地让武宗绝嗣的时候,恐怕绝想不到日后自己会受到什么样的反噬

热门小说推荐
江湖风情录

江湖风情录

本文江湖风情录,书名不霸气,但内容有观众意想不到的情节。金庸与古龙是武侠小说的前辈,我是怀着仰慕的心情拜读二位前辈的文章而成长的。江湖风情录有模仿二位前辈写作风范的情结存在。江湖风情录已经完稿,约一百万字,读者大可放心不会只看半部书而遗憾。江湖风情录共分三季,其第二季地狱恩仇记已经落笔正在赶稿之中,也是约百万字,等读者看完第一季正好能赶上。此书是比较古典与传统的古代武侠战争为题材的爱情故事。比较适合有还旧情节的读者阅读。主人公吴铭轼出世时是一名伤重而失忆的少年。他从一名籍籍无名的小人物通过闯荡江湖而成长为大英雄的艰难过程。主线是吴铭轼与三名颜值出众,性格各异女性的爱情故事,其副线另有二个三角爱情故事。所有爱情故事皆跌宕起伏,即在情理之中,又不乏意料之外,个中滋味希望读者自己体会。本文适合男性读者,特别是对古代战争的描述以及古代武器阵法的运用描述比较详细。本文比较写实,注重人物的内心描写,根据古代科技成就的计谋运用,有密室杀人案破解有佛家因果循环有弗洛伊德心理学运用有血腥场面有匪夷所思的各种情节,但又情理之中,让读者回味。...

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一次亲密接触

放学回家,发现家里的小保姆正在和陌生男子壁咚,我威胁她和我青春在热血中绽放,在肆意中张狂。哪有青春不年少?哪有年少不轻狂?若干年后,当我回忆起那第一次亲密接触,心中早已熄灭的热血,亦随之燃烧。...

大佬心尖宠在娱乐圈横行

大佬心尖宠在娱乐圈横行

全本免费甜宠虐渣爆爽双洁马甲前世惨死,一朝重生,成为了顶级豪门白家的掌上明珠。白灿然势要手撕白莲花姐妹,脚踩渣男未婚夫。从演技辣眼到影后附身,各方大佬竟对她宠爱有加。深陷潜规则?不好意思,两大巨头影视公司我家开的。被嘲整容婊?从小到大的照片甩你一脸,平平无奇选美冠军。作假演技大奖?官方戳章颁发,不小心包揽大满贯而已。绯闻缠身?抱歉,那些都是我一个户口本上的亲哥哥们!倒贴九金影帝?谢邀,事业上升期,不谈恋爱。九金影帝晏随安一直倒贴中,请不要给我增加难度。...

隔壁有只桃花妖

隔壁有只桃花妖

主角叫桃花和尚的小说是隔壁有只桃花妖,它的作者是娉安所编写的仙侠奇缘类小说,内容主要讲述一只桃花妖看上了隔壁山头的小和尚,准备打晕了拖回家的故事。桃花一直觉得喜欢一个人是件极简单的事。喜欢,在一起,然后一起做羞羞的事。可等她真的喜欢上一个人,搭上半条命之后才发现,原来光是在一起就有那么难。...

狼与兄弟

狼与兄弟

狼,看似冷酷的外表隐藏着无限柔情,为了家人和兄弟甘愿牺牲自己!犹如主角王赢的性格,冷酷的不是内心而是对世俗的漠视!他就像狼王一样无论在哪儿都能成为团队核心,带领着自己的兄弟出生入死,不离不弃!从大学时代的青涩到步入社会的坎坷,就像是一段不平凡的生存之路!他们像狼一样,团队合作无间,他们一起开拓一起战斗一起创造辉...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