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明武宗朱厚照之死,一直是个不解谜团,史家各有看法。
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落水病死说和江彬谋杀说。
按史料记载,正德去世前大致经历如下。
正德十五年九月,武宗南巡结束,自江南返回北京。路过今江苏淮安清江浦时,乘舟游玩,不慎落入水中,虽被救起,但也呛了几口水,大约还受凉得了感冒。
三个月后,正德十六年正月,朱厚照兴致勃勃地主持了献俘大典,“戎服乘马立正阳门下,阅视良久乃入”,可见此时他身体状况还算不错。
三天后,朱厚照按惯例到北京城南郊祭祀。正跪拜天地时,突然口吐鲜血,倒地不起,众人手忙脚乱将其送回宫,御医入大内诊视。
又过两月,正德十六年三月初七,武宗下旨告诉群臣他亲自主持殿试,诡异莫名的是,仅仅几天后,三月十四,武宗病情突然恶化,当日便龙驭归天。
这,就是明史中极为著名的一桩历史疑案——“朱厚照死因之谜”。
无独有偶,晚清时期,光绪帝也死的不明不白。
光绪元年(1875)正月,光绪皇帝于紫禁城太和殿即位登基,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创者,深知太监掌权的危害,所以在皇宫门口特地立下了一块石碑,石碑的内容是“太监不得干政”。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到后来不但他的石碑被太监王振移除,他防止的太监干政问题也愈演愈烈。
猖獗的太监权势
说到明朝有权有势的太监,那可真是数不胜数,王振、曹吉祥、汪直、张永、刘瑾、冯保、魏忠贤等等。
其中当属刘瑾、魏忠贤的权势最为可怕。
刘瑾是正德年间的太监,他的权势可怕到了什么地步呢?当年大臣们上呈的奏折,分别有两份,一份是给正德皇帝,另一份是给刘瑾。
这也是为什么刘瑾被称为“立皇帝”的原因。明太祖朱元璋膝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即便是在讲究多子多福的古代,这规模也算是十分庞大了,明朝十六帝中,就属他子嗣最多。苦孩子出身的他,深知生活不易,因此在给儿子们创造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外,还参考历朝历代的得失,重开分封制,将除嫡长子朱标以外的诸子分封各地,让他们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藩王。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优渥的资源调配下,二十六个儿子中除两人夭折外,其余二十四人都活到了成年。可正如“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句俗话所说,很多天性不是后天教育能改变的,要不然在教育子女上也不会出现“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这种人类迷惑大赏的行为了。加上有老爹特意提供的种种特权加持,这群天潢贵胃充分将人性之恶,将作死的能力发挥到了及至。于是乎,被迫自尽者有之,谋朝篡位者有之,英年早逝者有之,谋逆被废者有之。
本文内容接《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明太祖朱元璋诸子的人生百态(上)》,从明太祖第十四子肃王朱楧开始往后介绍。
十四子朱楧
朱楧,生于洪武九年(1376年)九月十七,生母郜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初一,在第二次大分封中被册封为汉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初八,出于加强塞防需要,改封为肃王,藩地陕西甘州。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正月十七,肃、辽、庆、宁四王同日之国。朱楧“以陕西各卫调戍士马未集”故,暂驻平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初三,移藩甘州(今甘肃张掖),署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为九大塞王之一。
当时,曹国公李景隆正奉命整饬陕西属卫士马,明太祖特命将陕西行都司所属的甘州五卫,及肃州、山甘、永昌、西宁、凉州诸卫军马,交由朱楧整饬。他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这过程中树立起了自己在当地的权威。无论在甘肃军民还是外夷心中,肃王都有着很高的威望。比如关西七卫中的安定卫,就是在他的努力下建立的。老朱对这个儿子还是比较放心和满意的。
肃王初封地——张掖古城夜景
建文帝即位后,面对削藩,为消除朝廷疑心,朱楧上疏主动请求内迁,获准由甘州迁至兰州。兰州在明初只是边陲小城,肃王的内迁,促进了兰州经济的发展和兰州地域文化的兴盛,却也使得明朝在西北的影响力大为下降,关西七卫逐渐丢失。
明成祖即位后,朱楧为避免遭受打击一直小心谨慎,有"居国能安靖循理"的美誉。先是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九月初一到京朝觐新皇帝,承认四哥的帝位。之后又于永乐三年、九年、十五年三次入京朝觐。即便如此,也会因小事而遭到明成祖的敲打。
永乐十七年(1420年)十二月二十,朱楧薨逝,享年45岁,朝廷赐谥曰庄。
十五子朱植
朱植,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二月十五,生母韩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初一,在第二次大分封中被册封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初八,出于加强塞防需要,改封为辽王,藩地山东广宁(今辽宁北镇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正月十七,正式之国,因“广宁以宫殿未成”故,暂驻大淩河北。结果辽王府建建停停直到,明太祖去世依然没有完工,只得在大凌河以树栅为营,建造一个简易的宫室供朱植临时居住。
建文元年(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因辽王朱植的封地靠近燕王朱棣的封地,建文帝唯恐辽王成为燕王的同盟,故召辽王至京城,削其护卫。朱植虽然没有被废,却也形同被圈禁了。
待到燕王朱棣在南京称帝,朱植终于恢复自由身,不过三年的软禁生涯使得他变得极为谨慎,深知拥兵于外是祸不是福,于是“以辽地荒远,经涉海洋,馈运为难,固请改国荆州”。同时表示广宁乃是军事重镇,大军一日不可或缺,为国家计请留广宁三护卫备边,所以护卫力量从荆州别给一卫备使便可。
明成祖剧照
当年九月初九,朱棣下诏辽王朱植移藩荆州,将当年隶属于湘王朱柏的荆州中护卫改隶辽王。十二月初四,朱植之国荆州。永乐三年、九年、十五年三次赴京朝觐。即便如此谨慎,依然逃不脱被削藩的命运。永乐十年(1412年)二月二十五,辽王朱植有罪,削其护卫及仪卫司,止给军校尉三百人供其使用。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五月初八,辽王朱植薨逝,享年48岁,朝廷赐谥曰简。
十六子朱栴
朱栴(音zha
),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初九,生母余贵人。朱栴晚生了九天,正好错过洪武朝的第二次大分封,后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进行的第三次大分封中被册封为庆王,藩地陕西宁夏(今宁夏银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正月十七,正式之国,因“宁夏以粮饷未敷”故,暂驻位于庆阳以北的古韦州城(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镇)。
朱栴在韦州一住就是9年,在此成婚生子。直到建文三年(1401年),宁夏军卫建制得到完善,屯垦经济发展和边塞大局稳固,才正式移藩宁夏镇城,暂时以宁夏卫衙署作为临时王府。
躲过了建文削藩的朱栴,却没能躲过明成祖的软削藩,在镇守太监等的监督下,藩王权力被削夺,处境大不如以往,逐渐沦为朱棣复祖制的点缀。为求自保,自永乐五年(1407年)起,朱栴一次次上书请求内迁,结果每次都被朝廷以“不违祖训”加以拒绝。晚年甚至为此郁郁成疾,一病不起。
庆王朱栴画像
在老朱的有力栽培下,大明的初代亲王都受到良好的文化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不管品性如何,文学造诣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的。史籍称朱栴“天性英敏,问学博洽,长于诗文”,“好古博雅,学问宏深,长于诗文和书法”。著作有《宁夏志》2卷、《凝真稿》18卷、《集句闺情》1卷,自编的《文章类选》、《增广唐诗鼓吹续编》等共5种。
...
本文江湖风情录,书名不霸气,但内容有观众意想不到的情节。金庸与古龙是武侠小说的前辈,我是怀着仰慕的心情拜读二位前辈的文章而成长的。江湖风情录有模仿二位前辈写作风范的情结存在。江湖风情录已经完稿,约一百万字,读者大可放心不会只看半部书而遗憾。江湖风情录共分三季,其第二季地狱恩仇记已经落笔正在赶稿之中,也是约百万字,等读者看完第一季正好能赶上。此书是比较古典与传统的古代武侠战争为题材的爱情故事。比较适合有还旧情节的读者阅读。主人公吴铭轼出世时是一名伤重而失忆的少年。他从一名籍籍无名的小人物通过闯荡江湖而成长为大英雄的艰难过程。主线是吴铭轼与三名颜值出众,性格各异女性的爱情故事,其副线另有二个三角爱情故事。所有爱情故事皆跌宕起伏,即在情理之中,又不乏意料之外,个中滋味希望读者自己体会。本文适合男性读者,特别是对古代战争的描述以及古代武器阵法的运用描述比较详细。本文比较写实,注重人物的内心描写,根据古代科技成就的计谋运用,有密室杀人案破解有佛家因果循环有弗洛伊德心理学运用有血腥场面有匪夷所思的各种情节,但又情理之中,让读者回味。...
放学回家,发现家里的小保姆正在和陌生男子壁咚,我威胁她和我青春在热血中绽放,在肆意中张狂。哪有青春不年少?哪有年少不轻狂?若干年后,当我回忆起那第一次亲密接触,心中早已熄灭的热血,亦随之燃烧。...
全本免费甜宠虐渣爆爽双洁马甲前世惨死,一朝重生,成为了顶级豪门白家的掌上明珠。白灿然势要手撕白莲花姐妹,脚踩渣男未婚夫。从演技辣眼到影后附身,各方大佬竟对她宠爱有加。深陷潜规则?不好意思,两大巨头影视公司我家开的。被嘲整容婊?从小到大的照片甩你一脸,平平无奇选美冠军。作假演技大奖?官方戳章颁发,不小心包揽大满贯而已。绯闻缠身?抱歉,那些都是我一个户口本上的亲哥哥们!倒贴九金影帝?谢邀,事业上升期,不谈恋爱。九金影帝晏随安一直倒贴中,请不要给我增加难度。...
主角叫桃花和尚的小说是隔壁有只桃花妖,它的作者是娉安所编写的仙侠奇缘类小说,内容主要讲述一只桃花妖看上了隔壁山头的小和尚,准备打晕了拖回家的故事。桃花一直觉得喜欢一个人是件极简单的事。喜欢,在一起,然后一起做羞羞的事。可等她真的喜欢上一个人,搭上半条命之后才发现,原来光是在一起就有那么难。...
狼,看似冷酷的外表隐藏着无限柔情,为了家人和兄弟甘愿牺牲自己!犹如主角王赢的性格,冷酷的不是内心而是对世俗的漠视!他就像狼王一样无论在哪儿都能成为团队核心,带领着自己的兄弟出生入死,不离不弃!从大学时代的青涩到步入社会的坎坷,就像是一段不平凡的生存之路!他们像狼一样,团队合作无间,他们一起开拓一起战斗一起创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