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帮助人才在新的公司环境中“活下来”,本质上是一个共同成长的关系。很多公司不注重这个阶段,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做事上。一个牛人到了新的职场环境,说严重点,就和上刀山下火海一样,一方面有老同事的挑剔、挑战和排挤,另一方面还要做事情来证明自己。这其实是最懒也最简单粗暴的做法。用一个项目去试一个新人,如果他能成长,当然很完美,但这样的概率也许只有5%。难道我们的责任不是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有50%的成功率,而不是那5%的成功率吗?
这样的代价往往很高。首先,你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去留住这5%的人,他们肯定很贵。其次,在公司能够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等到公司真正业务大发展的时候,就会发现人才捉襟见肘。
有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当初你认为能力很差的人,你没有选择他,但这个人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却做得特别好。为什么?也许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公司的人才漏斗这样窄、对人才要求那么高,存活率却这样低?
把人才招入公司,再给他们一个丛林环境适应生存,其实是资本过度造成的资源浪费,结局不会太好。反之,应该用充分的精力帮助人才在组织中获得成功,而不是挑剔他们:你们拿了我这么高的薪资,理所当然地就应该表现优秀。如果是这样的心态,新人在公司的存活率会很低。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组织千辛万苦费了大把力气才把这个人招进来,如果最终没留下他,本质上是你的错。
集体面试:缓解团队更迭带来的矛盾
很多人觉得牛人扎堆去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会不一样。要知道,大批量高管在短时间里从不同行业和领域快速聚集到一个公司,公司肯定没有精力快速完成整合,这是非常危险的。
当年的LS就是这样。来自各行各业的高管进入LS,简直令人眩晕。但事实上,LS完全没有对这些人进行整合,只是让他们无所事事地一起瞎混。有的人比较有抱负,混几个月混不下去就走了;有的人年纪大了,就继续留下来“养老”。
绝大多数的创业公司,其实并不具备短时间消化太多外来同级别高管的能力。尽管公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能指望引进一堆高管把这些问题迅速解决。初创公司的“草台班子”是怎么起来的?两三个合伙人,再加上十几个凭着相信你而组成的团队,水平不一定很高。
如果运气好,赶上一件好事做大了,就开始招纳高端的人才。这时候,就会出现矛盾:初创团队觉得所谓的高端人才是“银样镴枪头”,只是个摆设;而新来的人也会看不上所谓的“老人”,觉得他们水平不够。这种职场问题很常见。
团队的迭代是每个公司都要面临的永恒难题。一边是创始元老说你“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冷酷无情”,另一边是公司从融资到团队扩充,每向前走一步,都需要团队的迭代。如果让这些“老人”当高管,让新招募的牛人在他们手下做事,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当“老人”搞不定新人,新人又不服“老人”,这个公司就完蛋了。
还有一类老板是这样的:特别有决心,大刀阔斧地前进,“老人”调离关键岗位,全部起用新人。这会造成什么局面?被冷落的“老人”不甘心,绝不会再主动伸手帮你,甚至可能会明里暗里使绊子去证明新人不行,新人干了半年,也就走掉了;老板没办法,再把旧兵请回来。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LS就是这样。
理想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团队在前进的过程中,新人不断加入,“老人”努力帮助新人融合,发挥其作用,同时让“老人”在公司找到合适的位置,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过不去这个坎儿,一个企业就很难成长起来,甚至会死在“人”的问题上。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集体面试。很多公司在进入大规模招募人才的阶段后,会采用逐级“一对一”的面试方式。我的建议是,让公司员工集体参加面试新人的过程。
公司可以划出一个面试小组的员工库,以员工在公司的年限、评级等条件,让公司的员工加入。每有面试,三五个人组成一个代表公司的面试小组,谁有空谁参加。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可以让已经成为公司员工的每个人都很有成就感,让他们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决定公司进什么人”。
2.既可减轻公司HR(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负担,又可让员工有很强的参与感。
在公司里,经常会遇到员工抱怨老板的情况。员工认为老板招聘的人是凭关系或者凭颜值等,觉得老板鬼迷心窍。事实上,每个人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些人不一定懂HR,他们只需凭感觉判断:愿不愿意这个人成为我的同事,如果意愿不是很强烈,理由又是什么。
我们也需要在公司达成一个共识,招人不是老板和HR的事情,而是公司所有人共同的责任。当整个公司都能达成这样的共识,HR所做的工作就只是履行流程上的职能。最可怕的是,所有人提一堆需求,然后把这些都扔给HR,结果不好就责怪HR。
还有一种情况也比较常见。当一个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很多人会指望一个小团队主管带很多人进来,这个主管带的肯定是自己原来的人,弄不好,就会形成帮派。
易到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易到有自己的原生团队,也有后来来自优步的团队以及乐视的团队。说实话,那个时候是有点分帮分派,互相看不上,互相不信任。
这个时候,我们一方面需要共同开会商讨——公司缺什么样的人,该有什么样的人。商讨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公司寻找新人是需要,而不是因为老板想换人,并且也要让员工觉得,寻找新人不是老板一个人的责任。过去,我最难受的是做了决定,也实施了,结果却被大家批评。这其实是不对的,应该把这个责任分摊出去。
另一方面,这样通过沟通,也可以消除“老人”的紧张感,不会觉得老板是要用新人来代替自己。如果给了“老人”被代替的感受,他们会充满戒心,四处设障,这反而会使公司把精力大量消耗在人事争斗上,损失必然严重。
复盘:团队整合的核心方法
复盘应该像吃饭一样——大事复,小事复,月月复,天天复。并不是凡大事才复盘,复盘可能只需要5分钟,也可能需要一个晚上,但它是一个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的动作。复盘不仅针对事件,还有感受——你感觉哪里好、哪里不好。
肯定会有人感慨,工作已经这么忙了,还去谈感受,把时间浪费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表面上看,去谈不着边际的事情是浪费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完成团队整合、不断增加互相认同的过程。否则,在工作过程中,员工会把很多想法堆积在心里,默默地忍受。堵点一多,组织就会变得不通畅。说得好听一点是互相彬彬有礼,有事说事;说得不好听,就是彼此既冷漠又有隔阂。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状态,这会导致你的组织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组织,而只是完成了一张组织结构图。
这时候就需要复盘。阿里是一家对复盘贯彻得很彻底的公司,他们可以彻底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一个会开不下去,就停下开复盘会,讨论刚刚会议为什么开不下去。
最初我也会疑惑,复盘会开起来,花费十几个小时的都有,这样做多没效率。实际上这是一个前紧后松的过程。最开始可能就是那么慢,但整合到最后,整个团队就会越来越有默契,互相越来越认同,业务发展也就会越来越顺利。
复盘其实并不复杂。最大的问题是,沟通时大家都不好意思去触碰真正的核心问题。比如,我问大家觉得团队怎么样。很多人可能都会回答“挺好的”“没什么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并不见得。我们每个人都在渴望真实,但又怕被真实灼伤。因此,一个团队在初期建立的氛围非常重要。一个新人,抱着对职场惯有的戒心来到一个新环境,却发现这个职场有着意外的真实和友好,他就会很高兴。
很多人认为,在职场里都是各有边界、各管各的,大家说话有所保留、互不伤害。这样的公司也只能流于普通,并没有创造力。每个人都渴望一个可以说真话的职场环境,当他发现存在这样的环境,就会很快融入,这才是整合团队的捷径。
如果处理不好,公司会就此平庸下去。过去,我们总是很羡慕阿里良将如云、腾讯人才众多,又总是在感叹自己招人真难。但为什么别人可以招到人才,你却不能?虽然说腾讯、阿里财大气粗,但人家也是从小公司走过来的。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当我们在思考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也许很多人心里最想说的话是:我们公司需要一个更称职的CEO。这对领导层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可我们需要直面,并且深层追问下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后给员工一个真诚的回应。
一个公司的发展,除了战略和资金,最重要的就是人。可你为什么在“人”这件事上,投入的精力不多,方法不对,却又不愿突破,甘心流于平庸?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时代发展变化多快,都必须为企业做好长久打算,尤其在“人”的考虑上,之后再慢慢走。只有这样,你做的一切才会是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考虑,而不是短期效益。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送葬上山,我却被装在棺材里活活给埋了,随之整个村子三百多口人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了,只有晚上这里才人声鼎沸。我从棺材里爬出来,才发现新书期间,一天二更。...
火影世界,一灵魂带着系统穿越而来成为自来也,精彩不断,满世界到游历,且看豪杰自来也一生传奇!!...
纳尼?大婚当天,他堂堂一个王爷就被人讹上了,不仅要帮人家养儿子,还要履行丈夫职责?!不行,我不同意。某男抗议。抗议无效。某女叉腰道。命你亥时之前洗刷干净,候着!神啊!又要侍寝?能不能装死?嘤嘤嘤...
每逢莫少结婚,苏与言必定出现砸场子!第七次!这是莫邵谦第七次结婚了!苏与言,你想说什么?莫公子,恭喜您又被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