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 重新理解流量(第1页)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罗辑思维荐书集锦(套装共24册)(.shg.tw)”!

第四章重新理解流量

互联网离不开流量,而流量在中国互联网进程中大概经历了6种形态。

第一种是门户时代的展示广告,第二种形态是PC(个人电脑)时代流量分发的中心,也就是搜索,因此,PC时代成就了百度。之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出现第三种形态,即基于移动App分发的应用市场,全球性的代表当属AppStore(苹果应用商店)和GooglePlay(谷歌应用商店)。中国的移动App分发最开始相对分散,等到硬件高度集中化后,第三方应用市场除了应用宝,基本上都是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做分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分水岭是微信,它发展起来之后,流量的分发开始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如广点通、朋友圈信息流和微博信息流,这是第四种形态。第五种是智能时代的feed流(一种呈现内容给用户并持续更新的方式)模式,最典型的是今日头条。虽然今日头条也在feed流里展示广告,但展示的本质已经发生变化,这时的广告展示已经可以实现智能匹配。用户、内容属性都做了全新匹配,所以广告效率大幅提升,用户转化率也随之大幅提高。

在以上5种流量形态之外,电商的生态流量是一个特殊形态,也是中国互联网比较独特的地方。美国互联网的电商流量基本靠谷歌带来的搜索流量,但是中国的电商流量靠淘宝或者说整个阿里系。阿里之所以有流量,是因为它拥有电商的完整生态,从最开始的商品到支付再到物流,构成了一个极其完善的电商生态。对一个小商家而言,如果你想在网上卖东西,自己独立开店可能不行,但是淘宝系会给你提供一整套做电商的必备条件,包括淘宝自身提供的基础能力和淘宝赋予商家的一系列插件能力,以及店铺装修、流量分析等。这么多电商平台,但貌似只有在阿里体系内才能获得这一系列的支持。

流量永远是稀缺的

中国互联网这20年的发展,流量总量得到极大增长,不论是用户数、日活数,还是在线时长,都增长了无数倍。但无论在哪个阶段,流量永远是稀缺的。对于商家来说,流量永远不够,总是需要更多的流量。

可是,流量几乎都掌握在少数巨头手里,这也导致每个阶段能够分发流量的供应商非常有限。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主要是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今日头条这样的新入口,以及淘宝、百度这么几家在分发流量,做流量分发的供应商更是极其稀缺。

还有一个新的形势,原先传统的企业或者跟互联网不沾边的行业也在往互联网迁移。大家都希望流量越多越好,对流量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这种情况下,流量总量在涨,需要流量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我们刚刚讲到流量分发的巨头就那么多,所以更是僧多粥少。一旦稀缺就会越来越贵。根据经济学原理,稀缺的时候,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逼近于收益,所以很难赚到钱。

需求大,供给少,流量越来越贵,这是今天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们不能逃避。至今也没有一个讨巧的办法可以低成本地获取流量,比如找个营销高手,非常便宜地做流量,这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当然,流量成本肯定有优化空间,只是指望一招鲜地用营销、用讨巧的方法来节省流量,不可能解决问题。

特别是新业务部门和初创公司,很容易这样理解问题。我曾经跟朋友聊到JM的问题,他也在反思。JM当时就有流量的问题,一开始用品牌打广告,满屏地给自己代言。这种方式确实让它低成本地拿到了流量,之后还是想讨巧,经常做营销活动,总觉得流量贵,不愿意花成本去买流量。结果流量越来越贵,越到后面越买不起。

每个商家都想低成本地获取流量,但只要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去思考,就知道不存在这种事。如果认清了流量的现实问题,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也会很清晰,那就是在任何一个新出现的领域,如果需要购买流量,即便当下很贵,也一定要先买,付出的成本肯定会比后来者低,因为流量只会越来越贵。

产品本身决定了流量的关键问题

面对流量带来的困境,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实际上,从产品的角度重新理解流量的关键问题,我们能得到新的答案。

第一,产品特征决定了流量的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流量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流量。通常,谈到流量就会谈到DAU(日活跃用户数量)、MAU(月活跃用户数量),但这些数据真的代表流量吗?还有一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同样是1000万日活量的产品,价值却完全不同呢?

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子。第一个是有关天气的应用,比如MJ天气的日活量几千万,量很大,但如果想把这么大的流量变现并分发出去,其实很难做到。这不是营销问题,而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因为用户虽然每天都需要关注天气,但是他只需要花0.5秒,不会做更多停留。

第二个是有关查违章的应用。这是刚需,切中了用户痛点。谁都关心自己有没有违章、扣不扣分、需不需要缴费,但是为什么查违章的流量也没有价值呢?后来我们发现一个很微妙的心理,在查违章这件事情上,用户绝对不会主动打开,他巴不得这个应用一年不出现。所以这个使用场景是完全被动的。比如给你推一条消息,告诉你昨天在哪儿出现一个违章,肯定会让你沮丧,你心中非常不期望它出现。这就是说用户不会主动打开它,更不会停留。

第三个例子是MT,其全网用户的渗透率也非常高,但为什么MT的流量价值不大呢?因为大家还是把它当作一个工具。一个女孩,花半小时修一张图,弄完后肯定是立即退出。尽管MT会鼓励你“直接分享更清晰”,但几乎没有人会直接分享,谁会愿意分享一张一看就是修过的图呢?用户的动作一般都是保存,关掉App,再打开微信,调取相册。所以它再好,也只是具备工具属性,这就导致它的商业价值很有限。

因此,判断一个产品的流量是否有价值,我们先看以下几个要素:一是用户数,即DAU;二是时长,看用户黏性;三是交易属性。后来我自己有一个用来判断的公式:

流量价值=DAU×时长×交易系数

按照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反过来看一下,为什么微信那么成功?它的流量为什么那么有价值?微信有10亿用户,平均一个用户一天使用90分钟,这是多么可怕的数据。为什么今日头条好?今日头条累计有5亿多用户,一个用户每天阅读时间60~70分钟,这也很可怕,所以用户使用时长很重要。

最后一点就是交易属性,这个很容易理解。一个有交易属性、可以直接产生交易的产品,流量自然更有价值。比如淘宝,尽管从全网总量看,淘宝的流量不如微信,也不如百度,但它产生的每个流量都带有交易属性,所以淘宝的流量非常值钱。

对任何一个产品来说都是一样,流量本身就很宝贵,如果有一定的时长,再加上交易属性,那简直是“核武器”。

第二,产品需求的强弱决定了购买流量的成本

产品的特征决定了流量的价值,而产品需求的强弱则直接决定了购买流量的成本,毕竟不同产品购买流量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流量的购买成本不体现在流量的价格上,而体现在转化率上。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就是刚需,那么购买流量的转化率一定高,流量成本就比较低。比如打车,产品本身就是要解决打车用户的强需求,那么投放的广告,也就是购买流量的转化率就高,相应地获客成本就比较低。

当然,打车还不是获取流量成本最低的,最低的是微信。微信从诞生的第一天起,除了内部从QQ导过流量之外,从来没在外部买过流量。有人说这是腾讯公司的伟大之处,但我们也要看到产品需求本身带来的能力。社交本身就是所有人的强需求,而且微信是一个社交通信产品,用它替代短信和电话,这样一个强通信的属性导致人们天生就需要它。微信这样的产品就是所谓的装机必备,不用推荐你也想要。

热门小说推荐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灵棺夜行

灵棺夜行

送葬上山,我却被装在棺材里活活给埋了,随之整个村子三百多口人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了,只有晚上这里才人声鼎沸。我从棺材里爬出来,才发现新书期间,一天二更。...

火影之穿越万界

火影之穿越万界

火影世界,一灵魂带着系统穿越而来成为自来也,精彩不断,满世界到游历,且看豪杰自来也一生传奇!!...

小妾不乖:傲娇王爷来侍寝

小妾不乖:傲娇王爷来侍寝

纳尼?大婚当天,他堂堂一个王爷就被人讹上了,不仅要帮人家养儿子,还要履行丈夫职责?!不行,我不同意。某男抗议。抗议无效。某女叉腰道。命你亥时之前洗刷干净,候着!神啊!又要侍寝?能不能装死?嘤嘤嘤...

总裁被渣指南

总裁被渣指南

每逢莫少结婚,苏与言必定出现砸场子!第七次!这是莫邵谦第七次结婚了!苏与言,你想说什么?莫公子,恭喜您又被渣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