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罗辑思维荐书集锦(套装共24册)(.shg.tw)”!
序言
1895年12月28日,巴黎大咖啡馆(GrandCafé)门外人头攒动,人们正在等待一场神秘的展览开幕。这场展览的发起人许诺,观众只需花1法郎便可亲眼见证人类历史上首批“活照片”。对现代人来说,这更像是一场嘉年华杂耍。但在19世纪末,这可无法阻挡巴黎人的热情。当时可谓是制造轰动的时代——通灵人、耍蛇人、斗熊摔跤者、原住民武士、魔术师、环形全景画、巫女等一一登台。连同这些奇观一同登上报纸头条新闻的,还有19世纪90年代的许多正统科学发现以及工程学成就。就在此前几年,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Eiffel)建起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电则把巴黎变成了光之城。在巴黎宽阔的林荫大道上,汽车的数量开始超过马车。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新奇事物和快速变化纷纷出现。如果有个巴黎人认为每一个晚上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一定会被理解,因为事实经常如此。
观看首批“活照片”的观众最终被引领着迈下数级黑暗、狭窄的台阶,来到咖啡馆的地下室,坐在摆放整齐的折叠椅上。而在房间中央凸起的平台上站着一名男子,他正在摆弄一个小木箱。短暂的尴尬之后,这台装置突然发出一道光,照亮了一块由亚麻布制成的屏幕,妇女的模糊身影从工厂的阴影中显现出来。观众对这一奇观的反应并不热烈,因为大半个巴黎城区的人们都能看到工人离开工厂的景象。之后,影像奇怪地闪动起来,似乎活了过来。屏幕上的妇女开始三三两两地从工厂中陆续走出。这段极为粗糙的镜头在今天看起来很可笑,但在那天晚上,巴黎中部的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内,观众们惊呆了,他们为此而鼓掌,开始大笑,还有人坐在那里目瞪口呆。50秒钟过后,这段影像便宣告结束。人类历史上首次进行电影放映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AugusteLumière)和路易·卢米埃尔(LouisLumière)兄弟最多只能往他们的发明——电影中放入17米长的胶片。
对于那些首次看到将光线转化为移动影像,首次在绷紧的屏幕上看到裙子随风飘摆的人们而言,他们感觉如何?后来,最早一批放映员中有人回忆说:“你只有身临其境体会那些刺激无比的放映,才能了解当时的观众究竟有多兴奋。每放映一幕,都会伴随热烈的掌声。放映6幕后,我打开了灯光,发现观众们浑身发抖,还有人哭了出来。”
这一奇观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大咖啡馆外人潮涌动,乱成一团,以至警察都出动以维持秩序。一个月内,卢米埃尔兄弟将节目单增加了一倍,拍摄了其他数十部人们口中所说的50秒的新“影像”。卢米埃尔兄弟是头脑灵活的商人和发明家,他们在随后的春天里在整个欧洲大陆和美国展示自己的作品。然而,卢米埃尔兄弟被人们记住并不是因为他们发明了电影,更多是因为一部名为《火车进站》(LArrivéedunTrain)的影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因为这部电影首次放映时所引发的骚乱。
即便不会讲流利法语的人也能猜得出,《火车进站》描述的是一列正在进站的火车。然而,并没有人向第一批观众发出警告。拥挤成一团的观众们以为这列火车将会驶出屏幕,把他们撞得血肉横飞。于是,观众们跌跌撞撞,发疯似的冲向出口。灯光亮了起来,一大群人挤在狭窄的楼梯上。这场悲剧的惨痛程度取决于你相信谁的讲述,有一些现代学者也质疑过这起骚乱的真实性。
无论其真实性几何,这个故事很快成为电影传说,也成为批评家马丁·洛勃丁格(MartinLoiperdinger)口中的“电影创始神话”。这个城市故事明显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或许最准确地表达了亲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时的那种纯粹、神秘的奇怪感觉。简单的事实不足以描述这种轰动,我们必须虚构一个神话来讲述事实。科技已经超越了我们的理解能力,而这也并非最后一次。
人们或许有理由认为,拥有全球知名度和迅速增长的片源库的卢米埃尔兄弟将会变得极其富有,并不断推动这一全新媒介发展变化。然而,到1900年,他们便结束了。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宣称:“电影是没有未来的发明。”卢米埃尔兄弟开始投身于彩色摄影这一可靠的技术领域。
这则声明让人诧异的地方并不在于两位前途光明的企业家做出了重大的误判,而是这个在现在看来是误判的决定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聪明的决定。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之际,卢米埃尔兄弟身处一个拥挤无比的领域,他们的电影引发了无数的效仿者。当时,早期的电影只是从一个角度拍摄的单一场景影像,没有摇臂,没有镜头切换,情节也仅仅局限于那种人踩到钉耙,钉耙弹起砸到鼻子,引发观众大笑的场景。就像当时其他轰动一时的事物一样,新鲜劲儿一过,电影不过就是街头娱乐。人们创造了电影技术,但并非电影这种媒介。当我们观看这些早期影片时,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电影,而只是一些活动的图像。
〇〇〇
未能意识到这一发明有重大意义的人并非只有卢米埃尔兄弟。一些极负盛名的发明家、工程师、工艺师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成果的潜力。事实上,历史告诉我们,那些最接近技术核心的人最不可能预料到这些技术的最终应用。1844年5月,塞缪尔·莫尔斯(SamuelMorse)发明了全球首个商业通信系统。站在美国国会大厦的地下室内,他向38英里外巴尔的摩的一座火车站发出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的内容由《圣经·旧约》而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短短几年时间,每一座美国大城市都实现了即时通信。而在10年内,第一条跨大西洋电缆铺设完毕。
“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被认为是在表达感激之情——“看看天父为你所做的一切”。当时,莫尔斯表示,要以发明者的名义为美国电报施洗,他的意思是指上帝,而非自己。然而,当天晚些时候,当他把这句话记录在一张小纸条上以为后世留存时,他加了一个问号,改变了整句话的含义。莫尔斯因虔诚地大谈特谈宗教而被世人所知,但加上这个问号,他便成了一位更加有思想的人物。数千年来,信息的传递速度从未快过马匹,无论信使是国王还是国王的厨师。现在,信息的传递拥有了某种宇宙力量的速度。他或其他任何人如何得知它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呢?
莫尔斯不知道。他去世时仍然相信,通信业的下一个大发展将会是能够同时传输多条信息的电报线,而非电话。当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首次展出他的这一发明时,莫尔斯将电话贬斥为“电子玩具”。几十年过后,托马斯·爱迪生(ThomasEdison)也没有表现出拥有更加深刻的洞见。他将首台被他称为“会说话的机器”的留声机推向市场,这成了记录商人口述信件的设备。他称之为“爱迪电话”。此后许多年,他都坚持认为,应该不会有什么客户用它来播放音乐。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埃尔德里奇·里夫斯·约翰逊(EldridgeReevesJohnson)意识到了留声机的潜力,它能够将音乐带入千家万户的客厅以及酒吧。他于1901年创办了维克多唱片公司(VictorRecords),并邀请著名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EnricoCaruso)加入。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但约翰逊做的事情更加伟大,他开创了唱片产业。
对于这种重大失误,人们常常报以假笑,似乎爱迪生就是巴斯特·基顿(BusterKeaton)的电影中古板而又正直的人,他盲目地出丑,而拥有即时通信系统并掌握庞大信息库的我们则免于遭受如此重大的预测失误。但就像是来到城市中的人猿泰山,人类总是无法理解自身所创造出来的事物的重大意义。19世纪末,工厂所使用的蒸汽发动机总是被安置在涡轮机的大型中轴旁。当经济学家保罗·戴维(PaulDavid)研究首批电气化工厂时,他发现,工厂的规划者总是把电机堆置在厂房中央,新建的工厂也是如此,这么做毫无必要。这样一来,本该提高生产力的创新似乎丝毫不起作用。直至30年后,工厂经理才开始探索灵活布置电机的可能性,并根据工作流程重新布置工厂,生产力由此提高了一倍,有时甚至可以提高两倍。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同样不可避免地会有失败的预测。1977年,全球最大、最成功的电脑公司之一——数字设备公司的总经理肯·奥尔森(KenOlson)曾对人说,人们没有任何理由在家中放置一台电脑。他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一直持有这种看法,即便在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已经证明他错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如此。30年后,微软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Ballmer)在接受《今日美国》(USAToday)采访时表示,苹果手机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
〇〇〇
这些逸事令人感到好笑且难以置信,但同时,它们也的确有些道理。讲述它们不是要嘲笑那些早已逝世多年的美国发明家,而是要证明,我们所有人都容易误判技术“茶叶”的形状,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体系会让我们变得狭隘。尽管已经发生了巨变——本书便是对巨变的记录,然而我们的头脑依然与那个认为汽车只不过是一时时髦、火只是帮助人们取暖并在洞穴墙壁上投射有趣影子的工具的大脑没有什么区别。
本书秉承着这样一个信念:任何一个人类发展时期,都拥有一整套得到公认的假想与信念体系。我们这里说的不是观点或意识形态,而是潜在的另外一套思想体系,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前意识:强大好过软弱,有文化好过无知,拥有个人天赋比与众不同更受人欢迎。想象一下,你的观点、你的政治信念、你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以及自身所处位置的看法都是房子里面的家具。长期以来,你一直都在有意识地获取这些家具,扔掉一些,保留一些,而且随着新需求的出现还会再添置新的家具。本书探讨的则是其他一些东西,即支撑你的观点的托梁、铆钉和横梁。换句话说,本书并不是要讲述你已知的东西,而是要讲述你不知道自己已经掌握的东西以及为何要质疑这些有疑问的假设。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相信,这一由信仰、偏见、行为模式和风俗习惯所组成的矩阵构成了引导我们思考、做决定的一系列规则。他称之为“知识模型”,他认为可以通过这些思想观念体系来确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正如考古学家通过人们使用的陶器来判断历史年代一样。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中将这一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称为“范式”。
通过仔细研究之前数世纪的科学思想和实践的变革历程,库恩确认了化学或物理等学科包容新观念的模式。他说,即使是最严谨的科学家也经常会忽略或误读数据,以维持占统治地位范式的“一贯性”,并为某些科学理论出现的漏洞进行辩护。例如,信仰牛顿学说的物理学家上演了令人惊叹无比的“智力魔术”,为天文观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辩解,而这些异常现象最终让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这样的巨变(科学革命,或库恩所称的范式转移)过后是短暂的混乱期,然后会稳定下来,围绕新的范式形成新的科学共识。
本书竭力避开围绕术语的辩论,以满足那些怀有好奇心的人。早在19世纪30年代,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deToqueville)就已经给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在试图寻找美国社会奇怪的疏离感和惊人繁荣的缘由时,他指出,美国人独一无二的思维习惯(如朴素的实用主义)使得美国在工业革命中成了领头羊。
每个人的思维习惯都不相同,却根深蒂固。尽管本书讲述的是一些复杂的内容——密码学、遗传学、人工智能等,但它有一个简单的前提,即技术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类理解能力的提升速度。现在,我们要迎头赶上。
我们有幸(或者不幸)生活在这个有趣的时代:中学生能用基因编辑技术创造新的生命形态,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决策者思考大范围的、永久性的失业问题。也难怪我们的思维习惯存在不足,它们是在煤炭、钢铁以及简单繁荣时代形成的。强者并不一定会生存下来,并非所有风险都一定要降低,公司也不再是适合我们有限资源的最优组织单位。
数字时代让这些假设都成了陈旧的过去时,它们比毫无用处还要糟糕,甚至会产生反作用。我们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会指出,人们当前所拥有的认知工具集不足以使他们理解从通信到战争等一切快速变革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我们的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工具,我们把它们叫作原则,因为快速变化的未来的特点之一便是要摧毁所有如同“规则”一样的僵化事物。
这并不容易做到。我们无法告诉你们应该想什么,因为当前人类与科技在信仰体系方面处于脱节状态。本书旨在帮助人们解决这一脱节状态,提出九大原则,让我们的思维与现代世界对接。这些原则也可以帮助个体和组织应对充满挑战和不确定的未来。
人们或许会认为,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就像昆虫物种缓慢地进化,以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但这并不是思想体系变化的方式,甚至也不是生物体进化的方式。在这两个领域,一段相当长的稳定期过后,会出现外部环境巨变而引发的剧烈动荡期,无论是政治变革、新技术出现,还是此前稳定的生态系统出现新的捕食者。这些变革并不美好,进化生物学家称之为“物种形成的时期”。不得不提的是,我们正处在大变革时期,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或者说,我们正处于艰难的生存时代,要避免让自己陷入下一场大灾难。
我们在本书中所提出的原则并不是创办互联网企业的良方,也不是要教你成为一名更好的经理人,但有志于此的人或许会从本书中获益。请把这些原则想象成如何使用全球最新操作系统的提示。这一最新的操作系统并非过去几个世纪我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的简单迭代,而是全新的发布。就像任何全新的操作系统一样,我们都必须适应它。它的运行逻辑不同,也不会有操作指南。说实话,即便开发者会发布操作指南,等你拿到手也已经过时。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提供更有用的东西。原则都很简单,但也很有力量,它们是关于系统的新逻辑的指南。人们可以单独理解每项原则,但它们作为整体的力量远远大于每个部分相加之和。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这一新操作系统的基础是构成网络时代核心(机器最核心的代码)的两个必不可少的事实。第一个便是摩尔定律。一切数字化的东西都会以指数级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小。第二个就是互联网。
当科技革命和通信革命同时发生时,就会释放出足以令创新本质发生变化的爆炸性力量,将其从中心位置(政府和大公司)推至边缘位置(一个23岁的朋克摇滚音乐人和一个居住在日本大阪的电路板极客)。试想一下,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Darwin)23岁时在英国皇家海军“小猎犬”号战舰担任植物学家期间通过观察搜集到的标本,开始酝酿自然选择理论。此后,他花了30多年时间搜集数据以支撑自己的观点。他如此有耐心、如此谨慎,以至现代人都认为他是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苦行僧般的人物。
然而,当时的世界与现在大不相同。相较于当代科学家所能获取的信息,他依靠“雅典人俱乐部”、大英博物馆和皇家学会等专业机构的图书馆,以及历经数月从海外运来的书籍中所获取的信息实在是九牛一毛。由于没有电话,更别提互联网了,大学学院的信息输入仅限于典型的维多利亚式通信网络——便士邮政。研究与发现如同冰山移动般缓慢,而真正的创新又需要大笔的金钱,这意味着要付出家庭财富或得到机构赞助,而且还要应对由此而来的一切政治活动。今天的遗传学家能够从一个冰芯标本中提取足够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描绘出整个新石器时代的生态系统,在全球学者的参与下修正自己的结论,所有这一切只需要一个暑假便可完成。这并不仅仅是程度上的改变,而是对现状的颠覆。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多年来一直令人困惑的问题。然而,如果那些生活在更简单、更慢速时代的先辈们无法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又有什么机会呢?我们很难回答。核裂变代表着人类最激动人心的成就,同时也给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带来了最严峻的挑战。哈伯制氨法导致了合成肥料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制氨方法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获得了人们的称赞,人们认为他帮助数十亿人免于忍饥挨饿,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同样是他,引发了化学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监督释放氯气,造成6.7万人伤亡。事实就是这样,未来犯罪研究所创始人、安全专家马克·古德曼(MarcGoodman)指出,一些网络安全技术被黑客所用,同时也被人们用于防御黑客进攻。古德曼曾写道:“最原始的技术——火可以被用来取暖、烹饪食物,也可以焚烧邻近的村子。”
事实是,技术本身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哈伯的另外一项研究成果——齐克隆B只不过是一种气体而已,这种有利用价值的杀虫剂同样在大屠杀期间被用于杀害数百万人。核裂变是普通的原子反应。互联网只不过是发布信息、重新组合信息的渠道。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科学技术的真正用途通常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当你读到本书时,虚拟现实头盔厂商奥克勒斯(Oculus)应该已经发布了消费版的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OculusRift。我们如何使用这种虚拟现实头盔?开发者已经开始研发视频游戏,以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头盔所带来的极强的真实感。总值达1000亿美元的色情行业不会落后;医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设备远程实施手术,或者为那些无法亲自到医院的病人进行身体检查;你还可以探访火星和南极洲,不需花钱便可欣赏丹佛公寓外的景色。但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人类将如何使用这一科技的第二代或第十代产品。进步来自最不可能的方面。如果你专门去找人发明电话,或许不会光顾聋哑学校。然而,事后看来,作为一位失聪母亲的儿子、失聪妻子的丈夫的贝尔教授似乎是最佳选择,他是声波研究的先驱,也懂得利用振弦作为声音通信系统的方法。
在电报发明之后充满奇迹的那个世纪,新鲜事物的冲击成为常态:从缝纫机到安全别针,从电梯到蒸汽轮机,人类不断向前进步,技术的发展速度经常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基因工程是否会治愈癌症,还是将成为廉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人知道答案。正如摩尔定律所展示的那样,技术是根据指数定律发展的。我们的大脑,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在机构、公司、政府和其他组织中工作的智慧总和,在其之后缓慢发展,努力理解上帝或人类创造了何等奇迹。
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Gibson)曾经说过:“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与毫无争议的现实相比这只不过是心智滞后的观察而已。即便是在美国波士顿——本书两位作者称之为家的地方,当你驱车从麻省理工学院繁忙的实验室到河对岸缺少资金的公立小学,数十年来所取得的进步似乎正在消失殆尽。
回到卢米埃尔兄弟以及他们那振奋人心、跌宕起伏的在活动影像方面的尝试上。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事情的发展与当时的情况是一致的。1903年,作为催眠师、通灵师,热衷电影这一新媒介的英国人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GeorgeAlbertSmith)当时正在拍摄两名衣着整洁的儿童照看一只受伤的小猫的画面。这是最受史密斯所在的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观众欢迎的场景。有一名观众提出难以看清楚片中小女孩用汤匙喂小猫的画面。因此,史密斯做出了一些细节上的改变。他将镜头推近,直至镜头中只剩下了小猫和女孩的手。在此之前,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样的构图可能会让观影人群陷入本体论的困境:女孩怎么了?她是否被切成了两半?史密斯冒着风险,将这一镜头编辑到最终的影片中。观众们的反响很积极,如此一来,史密斯便发明了特写镜头。
周宇穿越另一个世界,一个同名同姓的自己身上,和地球不同的是,在这个世界,学校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网上教学也叫网课,周宇凭借金手指开始逆袭人生做最强网课老师。...
神龙附体许诺由黑空行云倾心创作的一本玄幻科幻类型的小说,故事中的主角是许诺庄梦蝶程鹏,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曾经,他是万人敬仰的超级学霸!如今,他是人人鄙夷的废柴学渣!原来,是一丝神龙残魂进入了许诺的体内,融合完成,成为神龙之体的许诺,开始了他的逆袭之路,重回巅峰!...
李云帆一个普通青年,买个二手电脑,居然是神仙用的通讯工具!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啥,孙悟空是个母猴子?WHAT玉帝怕老婆?你们用修为征服仙界,不,我用辣条!漫天仙佛哭喊着抱住李云帆大腿展开...
我女儿随便嫁个人,都比你强!丈母娘这样怼我。一场车祸,让我的人生跌入谷底,老婆嫌,丈母娘厌,连女儿都骂我废物,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老天爷已经为我的人生开启了第一次外挂新书,新人,读者朋友们多多支持啊...
小农民混花都!会符篆!会咒语!会医术!会一切!透视咒!隐身咒!定身咒!穿墙咒!撒豆成兵!纸人术!...
重生八六年,她誓要将前世的遗撼,在今生全部都弥补回来棠棠的完结文重拾俏时光坑品保证,欢迎入坑新书我在梦里惹上未来大佬重生后的程媛怀疑她爸换芯了,对她不冷不热的爸爸,突然把她宠上天不说,还成了挣钱小能手。更离奇的是,她经常做同一个梦,梦里有一个帅到人神共愤的帅哥,就喜欢睡觉,她总是变着各种法子吵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