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汉代学没有经史子集的说法,但经学比史学重要却是确认无疑的。经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等学问,史学则不足与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在后世声名显赫,在汉代则不过尔尔,王允斥之为谤书绝不是个人私愤,而是这个时代大多数读书人的共识。
中国以历史悠久著称,很早就设立史官,但历史主要是记叙君主的言行,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即使后来的二十四史也以王侯将相为主,梁启超称之为流水账,虽有苛责之嫌,却也一针见血。历史的目的是为帝王提供借鉴,顺便抹黑对手,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真相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歪曲真相,所以胡适才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是不是他的原意不好说,但如此流行,说明大家都认可这个观点。
孙策不是史学专业,但他对此深恶痛绝。历史的意义一是记录,二是借鉴。如果从一开始的史料就是假的,自然谈不上记录,更没什么借鉴可言。他希望读书人能面对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学问,从史料开始就尽可能的剔除那些明显是伪造的记录。
接见王粲、谢承等人的时候,他着重提出了这一点,并以李儒所著的《己巳之乱亲历记》为例,希望他们写出来的史书经得住考验。当然,后世人写前世史不可能亲历,更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和谨慎的态度,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该存疑的存疑,可以置而不论,却不能随意发挥。
孙策话音未落,路粹便大赞特赞。“大王所言,实乃圣人之木铎,开一代风气。师法、家法为祸久矣,为求一己之私,篡改典籍的恶习非除不可,不如此不能见真学问。学者循故守旧,非大王不敢为天下先。”
王粲、谢承等人不约而同的撇了撇嘴,连看都不想看路粹一眼。
孙策打量着路粹那张热情洋溢的脸,暗自奇怪,蔡邕为什么会收这样的人为弟子?这人品格低下,朝秦暮楚,唯利是图,永远只能做一条狗,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不过他现在的确需要一条好狗,路粹来得倒是时候。
“文蔚,在襄阳住得可好?上次匆忙,忘了问你,你是哪一个年离开邺城的?”
见孙策笑容满面,路粹心里一块大石头路了地。他离开邺城已经好几年了,上次见过孙策一次,孙策却没理他,一句话也没和他说,还差点将他赶到西域去。“粹于建安元年离开邺城,来襄阳向蔡师请益。”
孙策微微点头。“为什么离开邺城?”
路粹一声叹息。“大王有所不知,官渡之战后,冀州世家排挤中原人士,连汝颍系都难以自保,我一个陈留人就更无法立足了。欲报袁使君知遇之恩而不能,只好独善其身。闻说蔡师在襄阳开讲,我便来重列门墙受业,想着将来返乡,授几个蒙童,自食其力,也算不枉蔡师教诲。”
孙策没有再说什么。他才不相信路粹会独善其身,自食其力呢,只是没必要说破。他又和王粲、谢承说了几句。
史书说王粲长得难看,孙策却觉得没那么严重,他最多只能算是相貌平庸。汉人重颜色,是标准的颜控,不论男女,有一副好皮囊非常重要。王粲本来还算过得去,站在一群帅哥中间就显得丑了。他自己也很在乎这一点,反应常常过激,性子不免有些急躁。
但是他真的有才,尤其是记性真好。得知孙策找他们谈王莽的事,他干脆把王莽传背下来了,不仅《汉书》里本传背了,相关的史料也背了,当着孙策的面,他侃侃而谈,将王莽从出生到死亡的史事一一列举,辅以相关的佐证,简直就是一部王莽的编年史。
孙策有一种感觉,王粲如果不是长得丑,他很可能会是蔡邕相中的女婿。他和蔡邕太像了,尤其是这强悍的记忆力,难怪蔡邕会将自己的藏书送他一半。
粗略的听完王粲口述的王莽编年史,孙策注意到一个问题。王莽登基前后遇到的反抗非常有限,几乎都是刘氏宗室,而且没有给他带来什么真正的麻烦,包括刘縯、刘秀等南阳豪强,真正给王莽带来麻烦的是赤眉军,而赤眉军的崛起前发生了一件大事:王莽正式登基的第三年,黄河改道。
不能说王莽没有错,也不能说赤眉军就是唯一的力量,但黄河决口对王莽的打击是致命的,这不仅是经济上的重大损失——黄河决口摧毁了冀州和青徐,而在舆论上对王莽非常不利,甚至以王莽本人都是重创——黄河决口绝不是天命所归的象征,而王莽又是靠天命上台的。在此之前,山东已经多次发生洪水,王莽就是以此为理由证明汉朝天命已终,当立新朝。结果他的新朝刚刚建立没几年,黄河决口改道,无疑扇了他一个大耳光。
相比于其他叛乱,因黄河决口引发的饥荒造就了数百万的饥民,而这些饥民组成了赤眉军。赤眉军没什么组织,也没有什么名将指挥,他们只是被饥饿驱使,一路西行,如蝗虫过境,无所不摧。西汉末期,中原地区还是当之无愧的经济重心,黄河决口的影响非同小可。即使是现在,孙策在江南屯田,中原的经济依然是大头,如果同样来一次黄河改道,他也会欲哭无泪,至少有十年时间缓不过气来。
可是在《汉书》里,这次黄河改道被有意无意的淡化了,黄河改道的原因也不意外的归咎于王莽的倒行逆施,上天降罪。
孙策越发觉得有必要重写新莽史,尽可能还原当时的真相。
正如蔡琰所说,谢承还年轻,今年才十四岁,不知道是发育晚还是营养不良,看起来很瘦弱。他没怎么说话,一直静静地坐在一旁。孙策也没多问。谢家和孙家的瓜葛还真不少,谢煚是被他送到长安大狱的,谢宪英与孙权的婚事又连起波折,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接见结束之后,孙策把谢承留了下来,问了问谢家的情况。谢承深知这是一个好机会,不敢怠慢,一五一十的说了。他尤其提到两点:一是他父亲谢煚已经放出来了,却不敢回江东;二是他姊姊谢宪英已经十九岁了,还没出嫁。谢家不知道孙权究竟什么意思,别人家也不愿意主动找麻烦,一来二去就耽搁了。
说实话,孙策已经把谢家忘了。谢家从来不是他的目标。得知谢家的境遇,他也有些惊讶。他随即做出安排,让谢煚到大将军府报到,协助杨修做事。至于谢宪英的婚事,他也有一个不错的安排,袁耀年纪不小了,和谢宪英倒是合适。他和袁权一说,袁权担心孙权,孙策嗤的一声冷笑。
“你不用担心他,他早被胡女迷晕了头,哪里还记得谢宪英。你给你姑父、姑父送个信,安排伯阳和谢宪英见一面,如果他们谈得来,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仲谋要是有意见,让他来找我。当初是他要娶,等人家同意了,他又反悔,现在耽误人家这么久,还有理了?”
袁权也哭笑不得。孙策、孙权之间的矛盾,她一清二楚,也说不上是谁的责任。不过她也觉得孙权再娶谢宪英的可能不大,袁耀倒是合适。谢家的家世没什么问题,至于谢宪英的相貌,看谢承就知道不会太差,她也听冯宛、黄月英说过,就算不是绝色,也是中上之姿,配袁耀是足够了。
得知孙策的安排,谢承喜极而泣,感激不尽。谢家头上的阴影总算是消散了。他随即把谢煚在长安的联络方式给孙策,孙策安排人通知杨修,让他辟谢煚为吏。长安的大将军府就是一个空壳,只有杨修一个人,多一个谢煚帮助也好。谢煚原本是袁绍的追随者,现在被策反,也是一个标志。
——
王粲梳理史料,孙策确定编著方针,新莽史的编著就此拉开序幕。新莽虽然只有十五年,但问题却不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写成的。孙策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按正式的断代史编著方法,以蔡邕为主,王粲、谢承等人为辅,慢慢来,扎实下功夫;一是解眼前的燃眉之急,由路粹针对祢衡的文章写批判文章。
不得不说,路粹真是条好狗,咬起人来又狠又准。他没有理会祢衡,而是直指祢衡背后的孔融。他说孔融身为圣人之后,当初与党人交往密切——儿时登李膺龙门,后来党锢事发,张俭投门望止,孔融曾收留张俭——就是一个标准的党人,而他后来的仕途经历同样是党人的模范,为司徒掾时,受命举核贪浊,他偏袒党人,只举宦官子弟,却对党人子弟视而不见。后来任北海相,作威作福,生杀予夺,尽在其一念之间,更无半分朝廷法度。
最后,他点了一句祢衡。祢衡依附孔融,以狂士成名。他与孔融相互称许,称孔融为孔子,孔融则称为他颜回,比拟圣贤,简直是无耻之尤。这样的人居然还有脸写文章批判王莽,简直是掩耳盗铃,贼喊抓贼,根本不值得一辩。
...
随风开新书了,书名血弦书号1042461蹉跎完本了,有朋友说草率,也有朋友说太仓促,不过,随风在此声明,蹉跎的大纲确实是写到这里截止,其实后面也有部分情节,不过,大家真觉得王平一个个基地灭过去,然后太岁来个新旧版大对决,最后全人类毁灭,无奈之下前往火星这样的罗嗦情节有意思吗?随风觉得没有,真的,没有。当断就断,当杀就杀。总之,随风开新书了,书名血弦书号1042461蹉跎上架后也终于...
在现实中变成了微型人,却意外得到了自由穿越幻想世界的机会,为寻找现实变大的方式,无限制地穿越想要去的世界,科技,魔法,法术,什么方式才能完美实现愿望。...
地球在退化由作者死神钓者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地球在退化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傅少猎妻是唐洛然傅子琛的经典科幻小说类作品,傅少猎妻主要讲述了小三挺着肚子上门挑衅,婆婆在家朝她耀武扬威。唐洛然的婚姻一路磕磕绊绊,最终她递出了一纸离婚协议书。然而,全江城最有权势,同时也身为唐洛然丈夫的傅子琛,...
于秋你有病,感染了A型球链菌,现在治疗,只需要截指就能行。运动员骂道你才有病,你全家都有病,我要曝光你几天后,躺在病床上的运动员哭喊道就怪你,就怪你,当时为什么不拉着我,如今我整条手臂没了,我要曝光你于秋我的肌腱缝合可以手外科主任你听过tang氏缝合法吗?会Kessler缝合吗?我做了1000例肌腱缝合,你一个小屁孩几天后,手外科主任焦急道我的手需要缝合,快去请于秋,于大夫宴会中,于秋对着高贵的少妇道你有病,在肝脏少妇圣手无双于秋,专治各种疑难杂症,治病救人就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