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镰田兵士长,你的家在北海道什么地方?”
“报告中队长,虻田郡俱知安町。”
“哦?那是个肥沃的地方,战前我曾经去后志综合振兴局办过事,就在俱知安町。”
“那真的太巧了,我家的土地距离后志综合振兴局不远,所以经常就在附近劳作。”
“哦?镰田兵士长一定是个优秀的农夫了。”
“只能说那是我最擅长的事。”
驻扎在夏镇饿了一个冬天的日军终于对后勤补给失去信心,开始自己想办法填饱肚子。
春暖花开,吉井中队长终于下定决心,学习八路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中队内最擅长种地的镰田兵士长临危受命,负责组织士兵在驻扎的营区、炮楼周边开荒,努力做到今年夏天蔬菜自给自足,部分解决口粮问题。
“好好干,镰田兵士长,让那些自那人见识一下我们世界第一的精耕细作技术!”
“嗨!”
镰田兵士长的确很嗨很高兴,这个命令太好了,日子终于有了点盼头
平日大家私下里都议论,局势已经相当明朗,太平洋战场日军节节败退,本土开始遭到轰炸,能源和粮食储备很快将消耗殆尽。
这种情况下驻扎在大陆的皇军再不想办法解决补给问题,恐怕很难熬过下一个冬天。
现在军部一切以太平洋战场为重,根本无暇顾及大陆方面,届时又冷又饿孤悬海外,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人也能明白将不战而败。
吉井中队长看上去却挺有信心:“虽然目前我们遭遇了些困难,但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和族解决不了的,镰田兵士长努力吧!”
可惜他只是个中队长,这种乐观毫无道理。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前,曰本仅有常备17个师团,人数在4o万左右,大部分驻扎东三省和朝半岛等地区。
全面侵华后,曰本开始迅速扩军,仅半年时间就扩了一倍半,最巅峰时期陆军就有4o个师团,达2oo多万人。
这些师团只有1个在朝半岛,5个在本土,剩下的全都在中国,所以日军在中国境内最巅峰时期,常驻兵力接近2oo万人,一旦有损失就迅速补充。
据曰本厚生省战后1964年统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约为44万人,这还包括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和美英协同歼灭的约16万日军。
随着曰本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军部只能将驻扎在中国境内的部队投入太平洋战场,这导致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直线下滑。
不过再怎么质量下降关内关外也各有7o万部队,质量不高也都是要吃饭的,可能吃得还更多。
吃得多就是大问题,其实到了抗战后期在大陆境内的日军已经挺窘迫,随着本土被轰炸,国内的生产力进一步大幅度下跌,补给在一年前就开始出现巨大空缺。
东北日军的情况还好些,从日俄战争起,在当地经营将近4o年,吃喝基本能自给自足。
不过战斗力基本归零,7o万关东军被苏军几个冲锋就推枯拉朽了,死伤几万后全都投降,武器清点才发现7o万军队竟然只有2o万条枪。
主要原因是太平洋战争不但抽走了关东军精锐,也带走了稍好些的武器,剩下的这些人3人一支枪都不太够,已经可以回到冷兵器时代耍刀了,在东北也就是支撑个花架子,没有多少战斗力。
在这里已经感觉不到任何的害怕与恐惧,在这里命已经不属于自己,这跟勇敢无关!本书中对于德国人所有的战术描写,并不是我凭空捏造的。其中更多的是根据参考隆美尔元帅的步兵十五条战术格言和所有战争中有关的步兵进攻防守实例,因此书中出现的对您来说有些陌生的战争手段而感到惊讶时,请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偶要写出一本真实的反映战争手段的军事作品,甚至包括战壕的挖掘等细节,也能让您体味出与以往的军事作品的不同来!嘎嘎!请收藏,投票支持我吧!让支持来得更猛烈一些吧!(书群号213302257)...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
...
...
穿入儒林外史世界,成为年轻时代的范进噫,我中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范进的平凡生活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
小哥哥,结婚吗?九块钱,我请你!苏兮兮用九块钱把自己变成了已婚妇女。后果就是…大街上随便拉来的帅哥,是个穷逼,吃喝拉撒睡都得她管着。能怎么办呢?自己找来的老公,就是哭着也得养下去。只是只是为毛他跟某个集团的老总名字,甚至连长相都一毛一样?what?财产转让?苏兮兮一脸懵逼为什么要把这些都给我?沈御风黑眸灼灼钱归你,你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