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罗辑思维荐书集锦(套装共24册)(.shg.tw)”!
第四章重新理解流量
互联网离不开流量,而流量在中国互联网进程中大概经历了6种形态。
第一种是门户时代的展示广告,第二种形态是PC(个人电脑)时代流量分发的中心,也就是搜索,因此,PC时代成就了百度。之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出现第三种形态,即基于移动App分发的应用市场,全球性的代表当属AppStore(苹果应用商店)和GooglePlay(谷歌应用商店)。中国的移动App分发最开始相对分散,等到硬件高度集中化后,第三方应用市场除了应用宝,基本上都是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做分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分水岭是微信,它发展起来之后,流量的分发开始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如广点通、朋友圈信息流和微博信息流,这是第四种形态。第五种是智能时代的feed流(一种呈现内容给用户并持续更新的方式)模式,最典型的是今日头条。虽然今日头条也在feed流里展示广告,但展示的本质已经发生变化,这时的广告展示已经可以实现智能匹配。用户、内容属性都做了全新匹配,所以广告效率大幅提升,用户转化率也随之大幅提高。
在以上5种流量形态之外,电商的生态流量是一个特殊形态,也是中国互联网比较独特的地方。美国互联网的电商流量基本靠谷歌带来的搜索流量,但是中国的电商流量靠淘宝或者说整个阿里系。阿里之所以有流量,是因为它拥有电商的完整生态,从最开始的商品到支付再到物流,构成了一个极其完善的电商生态。对一个小商家而言,如果你想在网上卖东西,自己独立开店可能不行,但是淘宝系会给你提供一整套做电商的必备条件,包括淘宝自身提供的基础能力和淘宝赋予商家的一系列插件能力,以及店铺装修、流量分析等。这么多电商平台,但貌似只有在阿里体系内才能获得这一系列的支持。
流量永远是稀缺的
中国互联网这20年的发展,流量总量得到极大增长,不论是用户数、日活数,还是在线时长,都增长了无数倍。但无论在哪个阶段,流量永远是稀缺的。对于商家来说,流量永远不够,总是需要更多的流量。
可是,流量几乎都掌握在少数巨头手里,这也导致每个阶段能够分发流量的供应商非常有限。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主要是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今日头条这样的新入口,以及淘宝、百度这么几家在分发流量,做流量分发的供应商更是极其稀缺。
还有一个新的形势,原先传统的企业或者跟互联网不沾边的行业也在往互联网迁移。大家都希望流量越多越好,对流量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这种情况下,流量总量在涨,需要流量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我们刚刚讲到流量分发的巨头就那么多,所以更是僧多粥少。一旦稀缺就会越来越贵。根据经济学原理,稀缺的时候,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逼近于收益,所以很难赚到钱。
需求大,供给少,流量越来越贵,这是今天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们不能逃避。至今也没有一个讨巧的办法可以低成本地获取流量,比如找个营销高手,非常便宜地做流量,这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当然,流量成本肯定有优化空间,只是指望一招鲜地用营销、用讨巧的方法来节省流量,不可能解决问题。
特别是新业务部门和初创公司,很容易这样理解问题。我曾经跟朋友聊到JM的问题,他也在反思。JM当时就有流量的问题,一开始用品牌打广告,满屏地给自己代言。这种方式确实让它低成本地拿到了流量,之后还是想讨巧,经常做营销活动,总觉得流量贵,不愿意花成本去买流量。结果流量越来越贵,越到后面越买不起。
每个商家都想低成本地获取流量,但只要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去思考,就知道不存在这种事。如果认清了流量的现实问题,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也会很清晰,那就是在任何一个新出现的领域,如果需要购买流量,即便当下很贵,也一定要先买,付出的成本肯定会比后来者低,因为流量只会越来越贵。
产品本身决定了流量的关键问题
面对流量带来的困境,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实际上,从产品的角度重新理解流量的关键问题,我们能得到新的答案。
第一,产品特征决定了流量的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流量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流量。通常,谈到流量就会谈到DAU(日活跃用户数量)、MAU(月活跃用户数量),但这些数据真的代表流量吗?还有一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同样是1000万日活量的产品,价值却完全不同呢?
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子。第一个是有关天气的应用,比如MJ天气的日活量几千万,量很大,但如果想把这么大的流量变现并分发出去,其实很难做到。这不是营销问题,而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因为用户虽然每天都需要关注天气,但是他只需要花0.5秒,不会做更多停留。
第二个是有关查违章的应用。这是刚需,切中了用户痛点。谁都关心自己有没有违章、扣不扣分、需不需要缴费,但是为什么查违章的流量也没有价值呢?后来我们发现一个很微妙的心理,在查违章这件事情上,用户绝对不会主动打开,他巴不得这个应用一年不出现。所以这个使用场景是完全被动的。比如给你推一条消息,告诉你昨天在哪儿出现一个违章,肯定会让你沮丧,你心中非常不期望它出现。这就是说用户不会主动打开它,更不会停留。
第三个例子是MT,其全网用户的渗透率也非常高,但为什么MT的流量价值不大呢?因为大家还是把它当作一个工具。一个女孩,花半小时修一张图,弄完后肯定是立即退出。尽管MT会鼓励你“直接分享更清晰”,但几乎没有人会直接分享,谁会愿意分享一张一看就是修过的图呢?用户的动作一般都是保存,关掉App,再打开微信,调取相册。所以它再好,也只是具备工具属性,这就导致它的商业价值很有限。
因此,判断一个产品的流量是否有价值,我们先看以下几个要素:一是用户数,即DAU;二是时长,看用户黏性;三是交易属性。后来我自己有一个用来判断的公式:
流量价值=DAU×时长×交易系数
按照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反过来看一下,为什么微信那么成功?它的流量为什么那么有价值?微信有10亿用户,平均一个用户一天使用90分钟,这是多么可怕的数据。为什么今日头条好?今日头条累计有5亿多用户,一个用户每天阅读时间60~70分钟,这也很可怕,所以用户使用时长很重要。
最后一点就是交易属性,这个很容易理解。一个有交易属性、可以直接产生交易的产品,流量自然更有价值。比如淘宝,尽管从全网总量看,淘宝的流量不如微信,也不如百度,但它产生的每个流量都带有交易属性,所以淘宝的流量非常值钱。
对任何一个产品来说都是一样,流量本身就很宝贵,如果有一定的时长,再加上交易属性,那简直是“核武器”。
第二,产品需求的强弱决定了购买流量的成本
产品的特征决定了流量的价值,而产品需求的强弱则直接决定了购买流量的成本,毕竟不同产品购买流量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流量的购买成本不体现在流量的价格上,而体现在转化率上。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就是刚需,那么购买流量的转化率一定高,流量成本就比较低。比如打车,产品本身就是要解决打车用户的强需求,那么投放的广告,也就是购买流量的转化率就高,相应地获客成本就比较低。
当然,打车还不是获取流量成本最低的,最低的是微信。微信从诞生的第一天起,除了内部从QQ导过流量之外,从来没在外部买过流量。有人说这是腾讯公司的伟大之处,但我们也要看到产品需求本身带来的能力。社交本身就是所有人的强需求,而且微信是一个社交通信产品,用它替代短信和电话,这样一个强通信的属性导致人们天生就需要它。微信这样的产品就是所谓的装机必备,不用推荐你也想要。
作者蓝池白云的经典小说战神之都市主宰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战神之都市主宰林啸天出身豪门大家,但是家族却遭到背叛,从而家道中落,数年后,一代战神林啸天王者归来,吊打各路不服,书写都市传奇。...
...
她重活一生,明医道,兴农田,育萌宝,风华绝代!她权倾天下,讨公道,斗极品,虐桃花,赚钱养家!...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橘子笑的经典小说嫡女宠妃倾天下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郁诗上辈子爱了一个渣男,掏心掏肺最后却换了个满门抄斩的结局。重活一世,郁雪想通了。破皇后,谁爱做谁做!破渣,谁爱要谁要!然后,她转头就看到了传闻中奇丑无比吓死了两位未婚妻的战神乾王。丑怎么了?再美能美得过她吗?她负责美,而他只需要负责爱她只爱她!...
关昕林月儿作者原来是我作品状态连载中我是个被人看不起的穷人,直到有一天,亲生父亲找到了我,他是华人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