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三章 胜利旗帜的光芒不再(第3页)

麦克纳尼将军的话满是嘲讽。事实上,他确实戳中了这次世界性运动的要害。为不能回家的士兵申诉的信件早已在国会山堆积如山,都写着军邮复信地址。这仅仅是开始,接着第二波浪潮来袭,士兵的父母、妻子和女朋友也开始嚷嚷,正如战争部副部长肯尼斯·罗亚尔所言:“‘我和我的孩子’理论使国会议员们收到关于复员的批判如洪水般难以抵挡。”一位参议员收到了200多双婴儿鞋,每双都附有纸条“我想念爸爸”。这次事件对国会来说是一次考验,但事实证明,他们无力承受。宾夕法尼亚州的罗伯特·里奇说:“每位父亲、每位母亲、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所爱的人回到身边。”他又补充道:“记住,无论哪里都比不过自己的家。”约翰·兰金提出一种方案,服兵役满18个月,或有家属需要照料,或要升学的士兵均可退伍——换句话说,每位应征入伍的士兵都可以退伍。蒙大拿州众议员麦克·曼斯菲尔德告诉记者:“没有什么理由不让海外的士兵尽快退伍回家。”民主党参议员汤姆·康纳利和共和党参议员阿瑟·范登堡发布两党联合声明,支持叛乱者。参议院委派几位委员飞往菲律宾,向梅齐中士及其他煽动者取证。

《纽约时报》惊恐万分,对于“军纪荡然无存”竟然在国外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非常担忧。编辑直言不讳地指出“示威者还没退伍,仍然是士兵。他们必须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从《纽约时报》的角度看,国会教唆“让士兵回家的运动,罔顾美国的国际责任,鼓动马尼拉和勒阿弗尔的游行,他们应该为此感到内疚”。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几乎没有比在这个时间点发生这次骚乱更糟糕的事。杜鲁门总统整合三军,统一归国防部领导。高级军官对此事尤其敏感,他们本就不信任白宫。如果政府在这一新问题上又让这些人失望,整个重组计划就有可能泡汤。因此,杜鲁门宣布在查看过陆军和海军的复员措施后,他深信“复员进度高效、公平,感到非常满意”。但他得到的结果只是让国会将指责的目标从陆军和海军部门转移到他身上。

如同他的前任罗斯福,杜鲁门本来也非常支持普遍军事训练。现在,这个希望一夜之间就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军方现在甚至开始质疑能否维持海外空有其表的部队。美军的作战能力下降了80%。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部队,现在的人数已从238.5万减少到16.5万。每月退伍的海军士兵多达24.5万。尼米兹提醒说,现在已经没有哪支舰队可以作战了。5月15日,征兵法期满,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在思量撤回驻扎在朝鲜半岛的全部驻军。此时,已有500万经受过训练的士兵穿回便装。各级将军也在认真思量着残酷的数字,至少需要35万兵力留守德国,37.5万驻扎在太平洋地区,还需要72.5万(艾森豪威尔预计)或137.5万(杜鲁门预计)兵力留守在世界其他地方。但部队中仅有40万志愿服役士兵,延长服役的人数越来越少,艾森豪威尔将军告诉国会领导们,现在美国真的面临“用兵荒”的危险了。

国会图书馆后面一间废弃的房屋里,艾森豪威尔将军和国会的领导们会面了。现在举行公开听证会已不可能。政治火气太大,他只能从小巷到国会山,他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地意识到抗议的美国大兵高喊“我们喜欢艾克”是因为艾克模棱两可的言辞让他们以为是支持暴乱。他告诉国会议员,至少要持有155万兵力,又援引了驻扎日本的第八集团军参谋长的话:“如果日本人认为时机成熟而发难,一定会选择他们深信美国军队存在不满之时。看来有些破坏势力在存心捣乱,原因尚不清晰,但目的是要打击我们军队的士气。”艾森豪威尔认为,或许因美军“兵力不足”而导致美军在欧洲的影响力落入“其他国家手里”。

他并未点明其他国家到底指的是谁。日本投降后的几个月里,还不兴谈及哪个国家是假想敌,但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足以挑战美国的敌人也就只有一个。“二战”结束时,苏联红军发展到1000万,这1000万当时还在。驻扎在境外的苏联士兵也并未掀起所谓的“要回家”的骚乱。斯大林可以在东欧为所欲为。美国国会听从选民的旨意,而不顾艾森豪威尔或者杜鲁门的反对,到1946年夏,美国军队还剩下两个半师,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其作战能力只是战时高峰期的一半。丘吉尔提醒世界小心斯大林的“铁幕”政策已经从波罗的海蔓延到了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公众的舆论直指杜鲁门。无论是参加过游行的退伍士兵,还是曾经给国会议员寄过婴儿鞋的妇女,都把矛头指向美国的总统、国务院、知识分子以及国外的“同路人”,但就我们所知,这些民众没有一个人知道照照镜子。

威廉·海特爵士曾经把同克里姆林宫的谈判比作一台过时的娱乐老虎机。你几乎得不到想要的,但总能捞到点儿什么。“有时候晃一晃机器,出货会快些,但同它交谈就毫无意义了。”罗斯福曾在雅尔塔会议上同苏联人讲道理,但还没等到告诉国会苏联做出的承诺,苏联人就公开反悔了。斯大林觉得,自己肯应酬西方盟军,已经是宽宏大量了。他还说,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只是为战胜希特勒争取了时间,美国贡献了物资,但苏联却有600多万士兵死伤,付出了“血的代价”。在莫斯科看来,杜鲁门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美国就是一个分崩离析的国家。苏联经济学家向他们的领导人保证,美国国内马上就会陷入萧条与混乱,美国就要完蛋了。因此,斯大林要求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以占领土耳其的一块土地、分享中东的石油、占领里海地区以保护巴库的油田,还命令抢占铁托控制下的里雅斯特和奥地利的克思滕州,又在占领日本问题上插上一脚,甚至要驻军鲁尔。

1945年4月23日,杜鲁门痛斥莫洛托夫,这位新总统第一次表示出绝不会轻易向任何人妥协。苏联人震惊之下,正式邀请他参加波茨坦会议。众所周知,波茨坦会议旨在讨论如何实施雅尔塔会议的决议。杜鲁门也犹豫过是否要前往参加,但很多原因使他必须要出席,他后来写道:“我最在意的是要确认斯大林会让苏联士兵加入抗日战争,这也是我们军事首脑最关心的问题。”他唯一期待的就是远洋航行可以乘坐“奥古斯塔”号。这也是他自“一战”结束后的第一次出国。杜鲁门写给“亲爱的母亲和玛丽”的闲聊信中,展现出哈里快乐的情境,哈里满面笑容,穿着一件运动T恤衫,带着白色水手帽,跑遍船上的每一个角落,竟在船员中找到一位远房亲戚,他和水手们进餐,却冷落了其他官员。波茨坦会议确实给了他很大启发,但也使他感到沮丧。现在,他毫无疑问地明白了“苏联佬唯一懂得的就是军队,他们的诉求就是征服世界”。会后,他“高兴地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波茨坦会议并未改变轴心国卫星国的未来,在苏联人含糊其词的掩盖下,它们仍被军事占领着。正如杜鲁门所预期的那样,会议毫无意义。会议期间,他一度非常沮丧(这是让历史学家们着迷于揣测的历史时刻之一),想将白宫拱手让给艾森豪威尔。他俩在轰炸后的柏林废墟上巡视,杜鲁门突然转过身来,对艾森豪威尔说:“将军,无论你要什么,我都会义不容辞地帮你。确定而具体地说,包括竞选1948年总统。”一时间,艾森豪威尔手足无措,因而只当这是一个玩笑:“总统阁下,我不知道谁是你的对手,但那个人绝对不是我。”

几个月过去了,苏联人的态度不断恶化。奥本海默带领美国的科学家团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订了一个合乎情理的掌控核武器的计划。但计划完成后,安德烈·葛罗米柯却草率地拒绝执行。苏联前线部队士兵的行为,只要有机会也变得越发粗俗。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百忙中抽空来到麦迪逊广场花园为美苏友谊委员会致辞。他发表讲话,希望两国能摒弃差异,而不要发展成“深夜里的敲门声,搞得人心惶惶”。就因为这点,他在全场的嘘声和喝倒彩声中被迫离场。后来他说道:“我一直很好奇,为何共产主义国家的外交官都认为,无礼是展开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这到底缘起于谁?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无论是谁,都实属不幸。”

在美国政府内部,唯一对苏联还抱有幻想的就是商务部长享利·华莱士。这位空想家、幻想家总是质疑美式沙文主义。亨利·卢斯标榜即将到来的世纪将是“美国的世纪”,而华莱士却反驳说,战后的岁月“只能是也必须是普通人的世纪”。现在,他坐在内阁会议室里,冷眼望着哈里·杜鲁门,终于得出了结论:杜鲁门肯定是彻头彻尾的战争贩子。华莱士决定要对他做些什么,人民必须被提醒,他要提醒人民。

现在回想起来,相比华莱士挑战美国的外交政策,他能在美国政府任职那么长时间似乎更让人难以置信。当时伯恩斯在国务院任职,而华莱士执掌商务部,杜鲁门的内阁成员里就有两个人认为自己应该坐上总统的位置。如果杜鲁门也具有罗斯福同样的魅力,也许能克服这两人性格上的差异。但杜鲁门不懂得耍花招,就注定要得罪一个接一个的新政拥护者。伯恩斯早就冲撞过他,莫斯科的会议一结束,伯恩斯就致电白宫,希望一回国就组织炉边谈话,把会议内容通过广播全面汇报给全国民众。杜鲁门提醒他,向总统汇报是他的首要职责,如果有发表炉边谈话的需要,也应由总统来做。不久后,杜鲁门卷入了哈罗德·伊克斯的用人问题纠纷。1946年2月12日,伊克斯提交辞呈,建议于3月31日正式生效,而杜鲁门毫不留情地使其于2月15日就生效了。伊克斯后来公然指责杜鲁门在白宫雇用“一群不伦不类的政治小人”。记者评论,内阁成员和总统之间发生如此尖锐的正面交锋,在华盛顿实属罕见。

这一年还没过完,又发生了另一起争执。3月15日,丘吉尔为向杜鲁门表示敬重,在密苏里州富尔顿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政治演说。但丘吉尔对苏联外交政策的指控似乎并未收到良好效果,或许是因为他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前列。华盛顿最大的反对声来自商务部。华莱士决定等到时机成熟就让所有的恐苏者服帖。时机来自9月,伯恩斯正在巴黎参加一次重要的外交部长会议。9月10日,华莱士把他在美苏友谊委员会上发表的演讲稿呈交总统。杜鲁门根本没有时间细读演讲稿,只是在华莱士交给他时,一边粗略地浏览,一边听华莱士简要介绍。华莱士说,相较于过去,这次他会以更加批判的态度看待苏联人。杜鲁门随性地点点头说,希望这次演讲能对国会候选人中的自由派和“左”翼人士以及竞选纽约州州长的民主党候选人有利。白宫走廊上,记者询问华莱士和总统讨论的话题。他建议他们去听听演讲。

华莱士只向总统介绍了演说内容的一部分,他的确批判了克里姆林宫,但也同样严厉斥责了英国外交部,继而又给杜鲁门–伯恩斯的外交政策杀了个回马枪。他强调,华盛顿没必要干涉苏联人在东欧的驻军,那里是斯大林的势力范围。并且,美国政府应不论政治派别,将原子弹计划通知各国政府。最后,他希望美国能够裁军,无论其他国家在做什么。他认为,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签订联合安全协议根本就是别有用心。他说:“让英国成为我们外交政策的关键所在,简直是愚蠢至极。毫无疑问,英国在近东地区的帝国主义政策,再加上苏联的报复反击,一定会导致美国走向战争。”后来他在离开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时又补充了两句:“我既不反英,也不亲英;既不反苏,也不亲苏。两天前,杜鲁门读到这些时,他也说了,这就代表了美国政府的政策。”

下午4点,事先看过演讲稿的记者们聚集在总统的新闻发布会上,此时距演讲开始还有三个小时。记者提问杜鲁门是否同意商务部长的演讲,他点头。当记者问及演讲内容是否的确反映了政府政策时,杜鲁门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接着杜鲁门出席了在克拉克·克利福德家中举办的男宾聚会,满心以为华莱士会支持他的既定政策。那时已有闪电出现,第一声雷响出现在下午6点。当时,一份预先准备好的演讲稿已经送到代理国务卿威尔·克莱顿的书桌上。看到演讲稿后,克莱顿立刻直接电话连线白宫的查尔斯·罗斯,抗议说:“这会让吉米在巴黎会议上身处困境。”他希望总统能否认这次演讲,但罗斯说太迟了,杜鲁门已经批准了华莱士的演讲。第二天一早,报纸头条上就写着,美国的政策发生“大转变”。身在巴黎的范登堡参议员告诉记者:“我可不能同时与两位国务卿共事。”伯恩斯从一名英国记者那里得知此噩耗,饱受煎熬4天后,他终于忍不住致电美国总统:“如果总统阁下因某些原因不能阻止自己的内阁成员华莱士先生对外交事务横加干涉……请准许我立刻辞职。”

迪安·艾奇逊认为:“杜鲁门总统简直幼稚,这样说并非过于指责。首先,对于美国总统的重任,杜鲁门自己都还没弄明白。他并不明白为何亨利·华莱士作为一名负责任又经验丰富的政府高官,不应该做这次精心准备的演讲。”如果杜鲁门曾说过这些话,恐怕人们会理解他。但他却为自己找借口,《时代周刊》评论其为“笨头笨脑的谎言”。杜鲁门召开记者会,试图“澄清”他所谓的“自然的误解”。他解释说自己根本不赞同这次演讲的内容,只想维护华莱士发言的权利。总之,他并未批准此次演讲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声明”。紧接着还有尖锐的提问扑来,有人提醒杜鲁门,华莱士事实上告诉听众,他本人不会偏袒伦敦和莫斯科中的任何一方,这是获得了总统赞许的,而这被认为是“美国现任政府的政策”。以下是那段灾难性的对话:

总统:没错。

问:我想问,你是指的那段话,还是整个演讲?

总统:我同意整个演讲……

问:总统阁下,你觉得华莱士的演讲是否背离了伯恩斯的政策——

总统:我不这么认为。

问:——苏联的政策呢?

总统:它们完全一致。

第二天詹姆斯·赖斯顿在《纽约时报》上尖锐地指出:“或许在首都,只有杜鲁门认为华莱士的提议同总统或伯恩斯的‘一致’。”在安抚英国时,杜鲁门的做法激怒了记者。更糟糕的是,华莱士拒绝让步。华莱士在白宫的草坪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坚持在纽约的演讲,我认为,这也正是美国人民所关心的,他们都希望和平……不久后,我会再次发表演讲。”

这就太过分了。国务院发出了最后通牒,但商务部丝毫不妥协,杜鲁门决定将华莱士革职。他先亲自给华莱士写了一封信,把他所能想到的骂人的脏话都用上了,然后亲自叫人将信送到商务部。华莱士看过之后,非常震惊,致电罗斯,并说依他看来,这封信不仅不适合公开,甚至不能作为总统文件存入美国国家档案馆。华莱士在电话里把信念了一遍后,罗斯也有同感。刚被免职的部长将信件送回白宫后,罗斯立刻将其烧掉。当晚,愤怒平息后的杜鲁门写了一封家信:

亲爱的妈妈和玛丽:

今天我必须要将亨利革职查办,我讨厌这么做,但我也别无他法……如果亨利还像1940年一样继续待在农业部,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我也不会身在此处,岂不更好……亨利是我接触过的朋友中最怪的。星期三下午,我同他争论了两个半小时,叫他别再对外交政策发表演讲,或者支持我负责制定的政策——但他坚决不肯……现在他离职了,疯子们又以此歇斯底里地大做文章。我倒是希望看到这样,这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

毫无疑问,这次他做错了。当时适逢国内罢工高潮,物资缺乏、物价飞涨、黑市交易猖獗,经济复苏情况历经挫折,而华莱士事件让杜鲁门民心尽失。1945年7月,在他前往波茨坦前夕,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87%的美国人支持杜鲁门。这是多么强烈的信任啊!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战时民意支持率最高也不过是84%。现在情况发生了转变。约翰·张伯伦在1945年11月26日的《生活》杂志中写道:“华盛顿开始对他倒戈相向。”张伯伦的言论或许过于主观,但在1946年的某个时刻,真正的转折点出现了。

从一些小事上就可以看出。从右翼方面传来全国制造商协会主席的怒吼:“总统自己怕事发抖,还要吓唬人民。”“左”翼自由专栏作家塞缪尔·格拉夫顿评论杜鲁门是个十足的“可怜虫”。民主党主流人群甚至也在互相讨论:“哈里不犯错,你根本想不起这个人来。”伊克斯声明不再参与1948年的竞选,以恢复整个国家的团结。阿肯色州新当选的民主党国会议员J·W·富布赖特说,杜鲁门上任18个月以来是那么无能,为了国家利益,他应该将总统之位主动让给共和党后继者。在加利福尼亚州,尼克松深得人心,“我的战友以及你们所爱的亲人,曾经为美国神圣传统得以世代延续而牺牲生命。我以他们的名义起誓,一定秉承我们神圣的传统”,仅凭借这些陈词滥调就博得掌声雷动。人们变得焦躁不安,他们早已受够了执政党的信誓旦旦,却接受了在野党的甜言蜜语,就如同波士顿的哈里·弗罗斯特广告公司的标语,写在全国各地的广告版上:“受够了?”

人们说受够了。18年来第一次,共和党人在两院中均占据优势,杜鲁门后来回忆道,第80届国会正是自20世纪20年代富有战斗精神的第69届后最为保守的一届。理查德·尼克松和约瑟夫·麦卡锡走上政坛。《洛杉矶时报》评论史塔生的政治生涯将一帆风顺,有尼克松为他保驾护航。“尼克松是史塔生州长的朋友。他的执政理念同史塔生是一致的。”《生活》杂志吹捧这次胜利是“政府权力中心的明显大转移”。多年来,国会一直是“白宫的橡皮图章和代罪羔羊”。《生活》杂志预计,从现在起,国会将成为政治生活的指引。共和党领导人会议上,他们就提议将预算削减100亿美元、降低赋税、“摒弃政府干预商业和劳动的执政理念”,以及废除1932年以来颁布的所有社会和福利法案,包括社会保险和《瓦格纳法》。新罕布什尔州参议员斯泰尔斯·布里奇斯自鸣得意地吹嘘:“现在,美国是共和党的天下了。”

事实并非如此,任何政治测验结果最多只能反映投票那部分人的想法而已。正如白修德所指出的,20世纪中期,共和党在选举刚开始的总是占上风,直到选举日当天下午5点,工人们下班,决定是否要进入投票点投票。只要工人投票,政权就会回到民主党手中。但1946年,工人没有投票。民主党只得了3400万票,只能说很大一部分民主党人,既对现状不满,又对白宫失望,所以压根儿没去投票。但共和党人误解了选举结果,他们以为人们对“新政”已不再抱任何幻想,希望立刻回到股票大崩盘前20世纪20年代简单化的黄金时期。所以,他们认为只要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不断攻击杜鲁门——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的白宫,执政权自然就会重新属于他们。

剪影:战后

热门小说推荐
无德丑妃

无德丑妃

尚书府嫡小姐,貌若无盐女,无才无德,废材草包,却一道圣旨嫁给没几天活头的战神宣王,活生生的给吓死了。这活得憋屈,一缕21世纪穿越而来的女军医睁眼,无盐女?老娘迷得一众位高权重美男找不着北不识文断字?系统自带记忆功能,各种科目各个类别应有尽有无德?呵呵,敢说这话的坟头草已两丈高。传说中不近女色的禁欲王爷缠上就不放手,天天嚷嚷要造人,某人揉着被摧残过度的小蛮腰欲哭无泪,为了保小命赶紧卷细软逃。王妃,跟夫君回家。不要,除非你保证再也不近我身。那我们好好努力造人...

宠妻成瘾:总裁夫人有点燃

宠妻成瘾:总裁夫人有点燃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柒木木的经典小说宠妻成瘾总裁夫人有点燃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契约宠妻腹黑甜宠乔依依只把陆陌离当成索取工作资源的大老板。她摇旗呐喊我为老板挡桃花!我为老板冲锋陷阵!我为老板上可斗极品伯母,下可战究级绿茶!陆陌离却临时反悔想要资源,只冲锋陷阵可不行。乔依依一脸好奇老板你想咋的?陆陌离大手一摊,故作认真至少要先生几个孩子,好好犒劳一下你的老板。乔依依欲哭无泪我可以辞离职婚吗陆陌离双眸紧眯,声色坚定不可以!...

都市之至尊高手

都市之至尊高手

五年前,他是蝼蚁,任人踩踏!五年后,他王者归来,只手遮天!...

嫡女狂妻,督主夫人是大佬

嫡女狂妻,督主夫人是大佬

作者猪八戒骑梨花的经典小说嫡女狂妻,督主夫人是大佬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前世特工一朝穿越成候府废柴嫡女,还是一个两百斤的胖子?爹爹不亲,后母恶毒,白莲花妹妹抢她男人?从天而降九千岁护着她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他黑眸眯着杀意,娇娇金尊玉贵,你碰了她一只手,那就赔上一百双吧。小太监掐着手指算,嘿嘿笑督主,一百双手正好灭门!当夜李府血流成河,想置她于死地的未婚夫就这么被九千岁灭了满门。她一句话我要减肥!九千岁放话了,慕容小姐瘦十斤送北镇抚司!二十斤送东厂!...

今生满满爱上你

今生满满爱上你

结婚两年,言季明的冷漠终于磨光了她对婚姻的所有期待。颜落夕决定离婚,把给予言季明的所有特权都收回!言季明发现老婆对别人笑得怎么那么甜,对我笑得怎么这么敷衍?老婆以前一天至少一个电话,现在怎么一个月都不打一个电话?餐,怎么变味了?不是老婆做的了?沐浴液味道怎么不对?不是常用的牌子?...

宋朝现代化

宋朝现代化

一个人穿梭在两个时空,一个是宋代,一个是现代。许久之后,那人居然不知哪个是宋代,哪个是现代。到底是现代变成了宋代,还是宋代变成现代。也许只有您知道,当然是在您细致阅读完此书的前提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