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据说当时西北各地的小孩,是不能四处乱跑的,如果没看住,跑了出去,基本就算没了。
注意,不是失踪,是没了。
失踪的意思,是被拐卖了,没了的意思,是被吃了。
据说,当时还有人肉市场,具体干什么买卖,看名字就知道。
说这么多,只想告诉你,这并不是童话,也不是神话,而是真话。
既然有灾荒,朝廷为什么不赈灾呢?
答案很简单,没钱。
此前有个经济学家对我说,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没钱。
我表示同意,财政赤字太多,挣的没有花的多,最后垮台。
但他看了看我,说:“我说的没钱,不是没有收入,是没钱。”
有什么区别吗?
然后,他讲了一个小时,再然后,我翻了一个月的经济学,明白了区别。
我很想从头到尾,把我明白的事情告诉你们。但如果这样做,我会很累,你们也会很累,所以我决定,用几句话,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明朝灭亡,并非是简单的政治问题,事实上,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
所谓没钱,是没有白银。
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到崇祯接班的时候,商品经济已经十分发达,而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标志,就是货币。
明朝的货币,是白银。
简单地说,没钱的意思,就是没有白银,没有白银,无论你有多少经济计划,有多少财政报表,都是胡扯淡。
举个例子,陕西受灾,朝廷估算,要赈灾,必须一百万两白银,但是就算你把皇帝的圣旨拿到陕西,也换不来一两银子,因为没有白银,所以无法赈灾。
好了,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白银。
先纠正一下,不是没有白银,而是白银不够。
为什么白银不够?
这是个很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我不太想讲,估计人也不太想听。但不讲似乎也不行,简单说两句。
用大家都能明白的话说,就是白银有限,朝廷用掉了一两白银,未必能挣回来一两,加上我国人民,素来以勤俭节约闻名,许多人拿到真金白银,不喜欢花,要么存在家里,要么熔掉,做几个香炉、人像之类的,还能美化环境,所以市场上的白银越来越少。
更重要的是,明朝的商品经济实在太过发达,经济越发达,需要的白银就越多,可是白银就那么多,所以到最后,白银就不够用了。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有一个通称——通货紧缩。
我知道,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用纸币?
很好,如果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很聪明。
但我要告诉你,在你之前的六百多年,有人问过这个问题。这个人的名字,叫朱元璋。
六百多年前,他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开始发行纸币。
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句谚语:棍棒打不垮经济理论。
这句话的通俗意思是,无论你多牛,都要照规矩来。
朱元璋就是牛人,也要按规矩来。虽然他发行了纸币,一千、一万都印过,可惜的是,几百年来,大家还是认白银,就不认纸币,再牛都没用。
这个问题到此为止,多余的话就不说了,你只要知道,崇祯同志是想赈灾的,之所以赈灾不成,是因为没有钱,之所以没有钱,是因为没有白银,之所以没有白银……
当然,之所以西北先闹起来,除去天灾、银祸外,还有点儿地方特色。
西北一带,向来比较缺水,比较穷困,比较没人理,外加地方官比较扯淡,所以这个地方的人,过得比较苦。
生活艰苦,饭都没处吃,自然没条件读书。
沈修文,一个服过两年义务兵役,刚刚踏上社会还不到半年的大学生,在一次和日本老板之间的冲突中不幸遇难。但鬼使神差,沈修文的灵魂却穿越到民国富家子弟的身上。相隔近八十年,两段记忆集于一身的沈修文来到三十年代的上海,面对即将爆发的一二八事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即将要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他该何去何从?同时,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他,面对国共两党之间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到第二次合作抗日,再到抗战胜利后那场解放战争,沈修文又该如何选择?...
一名骁勇的士兵,一次离奇的穿越,一个三界不分的混乱年代,一段热血而孤独的修行之路连更天数的右侧有个加入书架,大家顺手点一下,那个就是所谓的收藏。...
父亲重病,我辞职回乡下照顾,却意外发现了嫂子的秘密原来她竟然...
...
一个懵懵懂懂的办公室小子,莫名其妙重生成为四阿哥胤禛。他不知道怎么在那个时代生存下去,他唯一了解的只有一点点清三代的历史,还是从电视剧和小说中看到的。他不知道如何制造现代的武器,也不是一个天才,他只是一个平凡人,但是却也妄想做些事情。...
武者,罡劲雄浑。气修,变幻莫测。陆凡,一名武道与炼气同修之士。我本平凡之人,奈何造化弄人。左手阴阳,右手乾坤。天上天下,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