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为达到这一目的,每到打硬仗时,他都故意安排兄弟上阵,所谓“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自己除内乱”。
比如崇祯三年,他听说孙承宗出兵关内四城,明知敌人很猛,就派二贝勒阿敏出征,被打了个稀里哗啦回来,趁机撤了兄弟的职。
这次也差不多,如此说来,他大概还差祖大寿个人情。
但祖大寿的情况并未改变,他依然出不去,援军依然没法来,他依然不投降。
皇太极想招降祖大寿,很想,所以他费尽心机,先是往城里射箭,夹带信件,可是祖大寿的习惯很不好,总不回。
打了个把月,回信了。
这也是迫不得已,当初被围的时候,实在太过突然,按照明朝规定,军事部队执行任务时,身边只带三天干粮,现在都三十天了,吃什么?
吃人。
大凌河城里,除了一万多军队外,还有两万多民工,几千匹马。
还好,没有粮食,吃马也能活,过了几十天,马吃完了。
没办法,只能吃人了。
当兵的开始吃民工,而且很有组织性,今天吃几个,就杀几个,挑好人,组织起来杀掉,分吃。
杀掉的人除了肉吃完外,连骨头都没剩,收起来当柴火烧,用人骨烤人肉,真正是物尽其用。
就是这样,也没有投降。
但祖大寿已经到极限了,这样下去,没被后金军打死,也被城里的兵给吃了。所以他开始跟皇太极联系。
联系的话题很简单,两个字——投降。
皇太极知道城里很困难、很缺粮食,但他并不知道,祖大寿很坚忍。
祖大寿根本不想投降,他只是拖延时间,等待援军,但时间越来越长,援军却越来越少,于是,经过审慎地思考,祖大寿作出了一个抉择,脱离苦海的抉择。
他与皇太极的使者进行了会谈,表示愿意投降。
崇祯四年(1631),祖大寿召集众将,宣布决定,投降。
所有的人都赞成,只有一个人反对——何可纲。
袁崇焕没有看错人,何可纲是一个靠得住的人,他严词拒绝了祖大寿的提议,即使饿死,绝不投降!
袁崇焕也没有说错,他的魔咒最终应验了。
大家都投降,你不投降,就只有杀了你了。
祖大寿用行动,完成了袁崇焕诺言的最后部分:自相残杀。
他命令将拒不投降的何可纲推出城外,斩首示众。
何可纲死前,并不惊慌,也不愤怒,只有鄙视,对叛徒祖大寿的鄙视。或许在他看来,这是最后的解脱,他终究没有辜负袁崇焕的期望。
但他并不知道,坚持到底的人,并不只他一个,坚持的方式,除死外,还有其他方式,比死更痛苦的方式。
杀死何可纲后,祖大寿出城投降。
对于祖大寿同志,皇太极显示了最高程度的敬意,比对兄弟还客气,带着所有高级官员出营迎接,连跪拜礼都免了,拉进大营后,管吃管喝,吃完喝完又送土特产,安排休息。
祖大寿很感动,随即提出,希望为后金立功,并拟出了一个方案:
锦州的守将,都是自己的手下,虽然现在有巡抚丘禾嘉坐镇,但只要能潜入城内,召集部下,就能杀掉丘禾嘉,攻陷锦州。
皇太极同意了他的方案,给祖大寿凑了几百人,假装大凌河逃兵,护送他进入锦州,并派出多尔衮率领军队,隐藏在锦州附近,等待祖大寿的信号。
信号是炮声,按照约定,祖大寿如顺利入城,应于十一月二日放炮,第二天动手,杀掉丘禾嘉,如一切顺利,就鸣炮通知城外后金军,里应外合,攻克锦州。
两天后,在皇太极的注视下,祖大寿率领随从,出发前往锦州。
沈修文,一个服过两年义务兵役,刚刚踏上社会还不到半年的大学生,在一次和日本老板之间的冲突中不幸遇难。但鬼使神差,沈修文的灵魂却穿越到民国富家子弟的身上。相隔近八十年,两段记忆集于一身的沈修文来到三十年代的上海,面对即将爆发的一二八事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即将要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他该何去何从?同时,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他,面对国共两党之间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到第二次合作抗日,再到抗战胜利后那场解放战争,沈修文又该如何选择?...
一名骁勇的士兵,一次离奇的穿越,一个三界不分的混乱年代,一段热血而孤独的修行之路连更天数的右侧有个加入书架,大家顺手点一下,那个就是所谓的收藏。...
父亲重病,我辞职回乡下照顾,却意外发现了嫂子的秘密原来她竟然...
...
一个懵懵懂懂的办公室小子,莫名其妙重生成为四阿哥胤禛。他不知道怎么在那个时代生存下去,他唯一了解的只有一点点清三代的历史,还是从电视剧和小说中看到的。他不知道如何制造现代的武器,也不是一个天才,他只是一个平凡人,但是却也妄想做些事情。...
武者,罡劲雄浑。气修,变幻莫测。陆凡,一名武道与炼气同修之士。我本平凡之人,奈何造化弄人。左手阴阳,右手乾坤。天上天下,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