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果这是真的,那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和某些人的故意抹黑,朱厚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一位皇帝,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比他那位勤政老实的父亲要出名得多,如果在辞海里给他专门开一个词条,估计注解中有两个词是跑不掉的:昏庸、荒唐。
以皇帝的标准来看,这两个词用在他身上倒也不算冤枉,他实在不是个敬业的劳动者。
但以人的标准来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不残忍,也不滥杀无辜,能分清好歹,所以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希望干自己想干的事、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人。
作为人,他是正常的,作为皇帝,他是不正常的。
所以我就此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皇帝这份活儿,真他娘的不是人干的。
传道
朱厚照走到了终点,但正德年间另一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却还在继续着,王守仁仍然在续写着他的辉煌。
叛乱平定了,俘虏交上去了,阎王小鬼也打发走了,到此应该算是功德圆满。王大人也终于可以歇歇了,正在这个时候,张永来了,不过这次他是来要一样东西的。
他要的,就是朱宸濠的那本账本。
张公公在朝廷中是有很多敌人的,平时就打得你死我活,现在天赐良机,拿着这本账本,还怕整不死人吗?
在他看来,王守仁算是他的人,于情于理都会给他的。
然而王守仁的回答却实在出人意料:
“我烧掉了。”
张永的眼睛当时就直了。
面对着怒火中烧的张永,王守仁平静地说出了他的理由:
“叛乱已平,无谓再动兵戈,就到此为止吧。”
张永发现自己很难理解王守仁,他不要钱,不要官,不但不愿落井下石,连自己的封赏也不要,为了那些平凡的芸芸众生,他甘愿功成身退,拱手让人。
这个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啊!
一声叹息之后,张永走了,走得心服口服。
一切都结束了,世界也清静了。经历了人生最大一场风波的王守仁,终于获得了片刻的安宁。
当然,只是片刻而已,因为像他这样的人,不惹麻烦自然有麻烦来找他。
这次找他麻烦的人,来头更大。
嘉靖元年(1522),新登基的皇帝看到王守仁的功绩,赞叹有加,决定把他应得的荣誉还给他,还当众发了脾气:
“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放在外面,即刻调他入京办事!”
然而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道命令却迟迟得不到执行,拖到最后,皇帝连催了几次,吏部才搞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结果——调南京兵部尚书。
皇帝都说要他入京了,吏部吃了豹子胆,敢不执行?
吏部确实没有执行皇帝的命令,但他们也没有抗命,因为他们执行的,是另一个人的命令。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个人比皇帝厉害。
因为连当时的皇帝,都是这位仁兄一手拥立的。
此人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杨廷和,这次找王守仁麻烦的人正是他。
杨廷和大致上可以算是个好人(相对而言),虽然他也收收黑钱,徇徇私,但归根结底他还是努力干活的,朱厚照在外面玩的这几年,没有他在家拼死拼活地干,明朝这笔买卖早就歇业关门了。
但他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心胸狭窄,很难容人。他和王守仁的老上级王琼有着很深的矛盾,对于王守仁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王守仁却并不在意,对于一个视荣华为无物,置生死于度外的人来说,这算得上什么呢?
他收拾东西,去了南京,接任兵部尚书。
沈修文,一个服过两年义务兵役,刚刚踏上社会还不到半年的大学生,在一次和日本老板之间的冲突中不幸遇难。但鬼使神差,沈修文的灵魂却穿越到民国富家子弟的身上。相隔近八十年,两段记忆集于一身的沈修文来到三十年代的上海,面对即将爆发的一二八事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即将要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他该何去何从?同时,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他,面对国共两党之间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到第二次合作抗日,再到抗战胜利后那场解放战争,沈修文又该如何选择?...
一名骁勇的士兵,一次离奇的穿越,一个三界不分的混乱年代,一段热血而孤独的修行之路连更天数的右侧有个加入书架,大家顺手点一下,那个就是所谓的收藏。...
父亲重病,我辞职回乡下照顾,却意外发现了嫂子的秘密原来她竟然...
...
一个懵懵懂懂的办公室小子,莫名其妙重生成为四阿哥胤禛。他不知道怎么在那个时代生存下去,他唯一了解的只有一点点清三代的历史,还是从电视剧和小说中看到的。他不知道如何制造现代的武器,也不是一个天才,他只是一个平凡人,但是却也妄想做些事情。...
武者,罡劲雄浑。气修,变幻莫测。陆凡,一名武道与炼气同修之士。我本平凡之人,奈何造化弄人。左手阴阳,右手乾坤。天上天下,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