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百七十章 寒冬中的行军(第1页)

(小燕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冰河如带,四处雪花纷飞,淄青军过了徐州北面的南四湖以后,远处的蒙山已经在望,皑皑白雪,峰峦起伏。

王洵带着王彦章和高郁一起,立于泥道边一处亭子间,看着在雪地中行军的队列长龙,四万军和辎重物资,分成了数路行军队列,还是拉了十余里长,军中的先锋已经到了费县,可是后军都还在滕县一带,士卒们带着斗笠将兜鍪挂在腰间,手持各种兵刃,在骑马将领的催促下踏着泥泞的道路匆匆的前行,四野之中游骑、探马遍布。

旷野之中北风呼啸,带起无数飘扬的旗帜。

王洵和王彦章两人铁甲冰凉,北风吹得二人的背上厚实的披风,都是时不时的飘飞起来,亭子外边王洵侍卫们整整齐齐的带着斗笠立在泥地里,执旗手们手中的大旗被寒冷的北风刮得哗哗响。

经过一天多、快两天的行军时间,王洵的军队也是到达费县以北一带。

但因为天寒地冻的原因,王洵就是站在草亭中,依旧时不时的能看到行军中的士卒,走着走着就忽然倒下了,而倒下的人就会被军士抬到路边伙头军设置的一些帐篷中,灌上一碗热乎乎的姜汤,如果能缓过来的人就归队。

要是一时间缓不过来的人,就会被运到军中郎中的营帐里休息一下,而如果士卒生病严重的话,那就只能去路上军中设立的几出营寨养病了。

当然要是有人敢浑水摸鱼偷懒去营帐中休息,一经军中的郎中医官查出,轻则挨军棍,重则是直接杀头示众。

王洵为了培养自己军中的郎中军医,从徐州建军时,就一直在军中选机灵的军士,让他们跟着军队里高价聘来郎中一起医治军中受伤的将士。

一开始因为这时代的郎中,不管什么药方子都是抱着家传的态度,基本不肯教授军中的军士,后来王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上又用重金不断的收买治疗刀疮的药方,这才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军中的郎中医官。

这两行军天下来,王洵也是知道生病和冻倒的人,各军报出来的人数足足有二千多人。

这还是因为王洵赶在寒冬大雪来临前,为了军中的将士发放了冬衣和鞋袜,又在军中准备了很多生姜,一路让军中的伙夫分成数十个点熬制姜汤,为军中的将士一路准备热乎乎的姜汤暖身。

草亭中高郁穿了好几层衣服,又裹了厚厚袄子,还是被冻得蜷缩着身子,而王洵和王彦章因为正值壮年,倒是并未觉得有多冷。

正在这时一名侍卫端着一碗军中烧好的姜汤过来,他来到亭子中后,躬身行了一礼,双手将端来的姜汤递给亭子中的王洵。

王洵接过侍卫手中冒着热气的姜汤之后,向身旁的蜷缩着身子的高郁说道:“来高先生先喝上一碗热汤,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中行军,真是辛苦你了!”

高郁没有推辞接过热汤后,吹了吹,然后喝了一大口,这才回道:“多谢使君,臣下做轿而使君骑马,如此恩宠真是让臣下感激涕零!”

王洵怕把高郁冻病了,所以一路上都是让一队侍卫,用轿子抬着高郁和他需要处理的军中文书行军,现在看着喝了姜汤,脸上好看不少的高郁,王洵笑这宽慰道:“不妨,高先生年纪大了,自然比不得本官与王将军壮年!”

在这种天气中行军的,确是真的考验军队的耐力和纪律,虽然王洵有充足的准备,但在这种物资齐备的情况下,依然还是每天都有很多非战斗减员的士卒。

“子明大哥,你说张骁勇的徐州军会不会把萧县的宣武军都给吃了!”王洵望着正在观看军队行进的王彦章问道。

“节帅,在萧县的宣武军的大军都是精锐,况且朱温和许多宣武军的大将都在军中,全部被剿灭倒是应该不可能,但宣武军在如此天气中战,又物资短缺,大败怕是在所难免了!”王彦章回过头向王洵分析道。

高郁听完王彦的分析,端着热汤点点头说道:“只要徐州军扼住宣武军的粮道,就算不对其进行攻击,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宣武军的日子怕是不会好过,所以宣武军大败在所难免,此非人力所能挽回。”

王洵同样也是点点头,其实他不希望张骁勇一口气将朱温的这些宣武军给收拾了,因为那样的话,徐州就有可能攻取宋州,又或者直接攻打亳州、宿州、颖州。

到时候张骁勇携带大胜之师,去打亳州的张筠和宿州、颖州宋成戊,两人不一定不是张骁勇徐州军的对手,特别是宋成戊那人,他有几斤几两王洵还是非常清楚的。

正是因为如此,王洵才不希望张骁勇太过迅速的坐大,不然张骁勇的辖地又在自己淄青的南边,加上又有军事重镇徐州,随时可以进攻淄青镇的腹地各州,真的是太危险了。

至于冬天行军减员大的原因,王洵知道现在这时代没有用于冬天保暖的棉花,很多人在冬天只能多穿些厚实的麻布衣保暖,而且较为保暖舒适的丝绸和缎子,以及暖和的袄子都是只要上层人才能穿得起。

现在在淄青军中,同样也是只有官员和将领才配发保暖舒适的袄子,而普通的士卒都是一般加厚的布衣,这也是王洵军中短短两天就减员这么多人的原因。

经过这次冬天的行军,王洵已经决定派人去找棉花来治下之地种植,到时候只要是冬天行军和战,王洵麾下的军队的士卒有了棉衣保暖,一定可以比敌军能抵御冬天的严寒,以达到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效果。

而且要是等海船造出来了,王洵觉得他还可以直接从莱州往建安州营口、营州辽东一带以外到夫余府今沈阳的东北地区迁移民众,同时多设置一些州县,而现在这那一带虽然土地肥沃,但是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天气太冷了,而民众又没有住够的御寒衣物,这才导致那一带基本没有什么民众,只有一些游牧的部落。

如果王洵有了棉花就可以制棉衣,到时候往那一带屯军移民,凭借着用棉花制的棉衣、棉被,民众遇到严寒的天气就可以安全的度过寒冬。

而最那营州一带如果汉人的人口增多的话,就可以压制那些地方异族的崛起,毕竟契丹和女真就是从营州与安东都护府一带起家。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b,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中国的棉花的传入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西域一带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是在宋末元初,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这也是从为什么明代开始,东北一带和长城以外气候寒冷的这些地区,人口开始慢慢增多的原因,棉花对于这些地方的发展绝对是功不可没。

王洵经过这次寒冬中的行军,发现冬天对于军队战斗力的影响,那真是大大的超过了他的预期,难怪这时代打仗的将领,都会想方设法的避开寒冷的冬天。

所以王洵觉得推广棉花的种植还是很有必要的,能提高军队冬天的战斗力不说,对以后自己跨海经营安东都护府一带也是必不可少,同时这也是一个利国利民,又利族的大好事情。

(大雁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热门小说推荐
嘘!厉先生,请别强娶

嘘!厉先生,请别强娶

嘘!厉先生,请别强娶据传厉家少爷不近女色,不是同志就是有隐疾。宋云洱扶了扶酸软的老腰,同志?隐疾?你们倒是来试试!明明就是一只禽兽!厉庭川,她们说我配不上你!宋云洱指着网络上的流言,愤愤的说道。男人好整以暇的在她身边坐下,不疾不徐问,说你哪配不上?宋云洱咬牙,她们说我一无长处!男人勾唇一笑,一脸玩味又暧昧,长处我有就行了,你确实不需要。喂,你干什么!宋云洱瞪着已经压在她身上的男人,咬牙切齿。厉庭川邪肆一笑,风淡云轻,当禽兽,顺便让你接受我的长处。...

上门废婿是神医

上门废婿是神医

作者惊风云的经典小说上门废婿是神医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他为了隐藏身份甘当上门女婿,但丈母娘总是逼着他离婚,他忍辱负重多年,终于有一天,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了。原来他,惹不起...

七零漫漫妙时光

七零漫漫妙时光

重生七零漫漫妙时光...

终极强枭南阙

终极强枭南阙

五年前,为了能让自己配得上她,不辞而别。五年后,他荣耀回归,只是归来之时,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女儿。然而,女儿已被定为生死局里的一枚棋子,他展示了雷霆之怒...

红旗

红旗

红旗由作者浪子刀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红旗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