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百零一章 你管这东西叫火铳二更(第1页)

有争论,未必是一件坏事。

铜钱都有两面,何况是观点?

既然姚广孝抛起了这一枚铜钱,那在铜钱落地的时候,正反也将分出。

朱允炆赞同了姚广孝的提议,道:“百姓受灾,改善生活之心迫切,朝廷出资征用,以工代赈,即可解百姓生存之忧,亦可破凤阳府之困,朕认为可行。”

“皇上……”

郑赐还想劝阻。

朱允炆抬了抬手,止住郑赐,道:“朕知道,灾民入京师会有很多问题,但此举有利于民,不是吗?既有利于民,朝廷损失一些也无妨。责令户部拨付银十万两,于东水关、聚宝门、金川门之外,寻址营造,先行搭建简易居所,以安灾民。”

“至于你们担忧之事,就交给灾民自己决定吧。朕下旨传令郁新、凤阳府各地,表明朝廷旨意,不作强求,愿来者,便护其京师,不愿来者,任由其留在地方,如此,众爱卿还有何忧虑?”

郑赐、卓敬等人听闻之后,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好领旨退下。

朝会结束后,朱允炆便返回武英殿,尚未批复三封奏折,解缙便在殿外求见。

入殿,行礼。

解缙从袖子中取出一封奏折,道:“皇上,皇子之师名单已初步拟成,臣初选八人,还请皇上过目。”

朱允炆手持毛笔,没有看解缙。

解缙托举着奏折,不由有些惶恐与不安。

气氛有些压抑,沉闷。

解缙额头之上开始冒汗,偷偷看了看朱允炆,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在这里,只一心批改奏折。

时间一点点过去,解缙的不安越来越重,双手有些颤抖。

朱允炆放下一份奏折,抬头看着解缙,只轻轻地问了一句:“这份名录,张阁如何看的?”

“张紞?”

解缙深吸了一口气,脸色有些发白,惶恐地说道:“微臣听错旨意,以为让臣下拟写名录,所以,没有过问张阁意见。”

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折,看了看其中的批复,道:“这张紞也是内阁之人,为何这二十余份奏折,竟无一份是张紞所批,是张大人老了,还是他懒惰怠慢了?”

解缙连忙下跪,喊道:“臣,臣有罪。”

朱允炆看着解缙,脸色有些冰冷。

没错,解缙高才,知自己心思,用他作为内阁大臣,十分合适。

但解缙也有着让朱允炆不舒服的一面,那就是狂傲,还有日益增加的专断。

狂傲,朱允炆可以理解,有本事的人,傲一点没什么。

但专断,朱允炆绝不允许!

眼下内阁只有三人,郁新外出赈灾,不在朝廷,便只剩下解缙、张紞二人。

张紞又是一个和事佬,心平气和,见谁都笑,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不敢拿主意,只要解缙一坚持,他便会放弃自己的观点。

换言之,此时内阁,解缙一人独大,就连一些奏章,解缙都想要独揽在手,那下一步,还不是培植自己的势力党派?

朱允炆威严地说道:“内阁不姓张,也不姓郁,更不姓解,它姓共,共同研读,共同拿主意,共同为大明。朕希望你明白这一点,重新拟定名录,下去吧。”

解缙叩头,小心翼翼地退出武英殿。

风吹来,解缙不由有些颤抖,这才发现自己已是冷汗浃背。

皇上在警告自己!

解缙清楚这种警告意味着什么,也清楚得记得多年以前,自己是如何离开京师的。

工部。

郑赐召集属官,研究如何安置灾民。

工部侍郎严震直看了看舆图,赞叹道:“皇上所选,乃是绝佳之地。大人请看,这东水关,乃是京师唯一一座船闸码头,秦淮河由此一分为二,一支进入城内,才有了十里秦淮,一支为护城河。这里南北商贾之盛,不亚于江东门。”

热门小说推荐
后妈的诱惑:90后风流种子

后妈的诱惑:90后风流种子

为了暗恋的邻家嫂子,康二蛋刚进城就跟人干了一架,上面的大头被开了瓢,下面的小头也触了电。本来挺悲催的遭遇,却让康二蛋意外地获得了神奇的能力当银行卡从他的指尖刷过时,可以瞬间转账,不用花一分钱却堪比洗钱集团的高效率,而且还不会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这个神奇的能力,会让康二蛋走向何方呢?amplt关注小说微信公众号更好的阅读小说微信搜索名称新夜猫追书(微信号yemaoxiaoshuo)ampgt...

宋时行

宋时行

宣和六年,来到东京汴梁城!  距离靖康之耻尚有两年,玉尹站在五丈河畔,茫然不知所措。  东京梦华,真邪?幻邪?  大厦将倾前的醉生梦死,市井之中繁花似锦…...

末世第一外挂

末世第一外挂

披着爽文皮的瞎瘠薄扯淡科幻文  在丧尸末世到来时发现自己有一艘宇宙飞船,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严昭著谢邀。日天日地的体验。  如何跟第一次见面就打起来,之后时常打架并且三观不合的朋友相处?  沈用晦没有什么是上床解决不了的,一次不行就再上一次。    前三章是空章,删不掉所以只能放着,不影响阅读,第四章是真正的第一章。...

官声

官声

风华正茂的挂职县委副书记安在涛因为一场火灾,重生回了1998年7月。重生了,一切从头再来。从小记者一路步入官场青云直上,他的升迁密码是什么?官场的一缕清风,仕途的激越官声。...

一个人的抗日Ⅱ

一个人的抗日Ⅱ

穿越,失忆,民国,抗战,颠沛流离,出生入死,缠绵爱情种种不可思议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发生在了黄历的身上。在那个民族危难的年代,在作英雄与汉奸之间,只有一个缝子留给他把忠与奸全放在一边,低头去作行尸走肉,浑浑噩噩地苟延残喘。而黄历,本想平凡,却摆脱不了传奇人生的宿命。让我们一起与他去感受历史的脉搏,在血雨腥风中享受那温情恬适,在战斗烽火中陶醉于那儿女情长。...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